基于核心素养建构下的导学案转型
高一政治组 胡雪芹
今年暑假期间,很有幸作为带队教师跟随全县前100名中的部分学生赴北京参加夏令营。碰巧的是,当阳的一个初三毕业生被旅行社安排与我们同行。这一路,我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比如,生活中的自立问题、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对已知的求证意识,等等,我们的学生似乎都比独自远行的那个当阳的孩子弱一点。可是我们的学生,明显在学科知识掌握程度、解题能力上是有优势的,至少在中考成绩上优势是明显的。到底是什么的缺失导致了这种反转?北京之行,这个问题困惑我至今。
在深入学习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实践途径的时候,看到了余文森教授的一篇文章《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在其中,我似乎找到了我困惑的真相。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遗憾的是,在我们中小学,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学科知识掌握得很熟练很牢固,解题能力也很强,但是你跟他相处,马上就会感受到他身上缺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就是素养!学科教学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
我们学校推行生本高效课堂模式,作为湖北省宜昌市课堂改革的先锋队,我们近几年已尝改革红利——然而高考改革的步伐并未停止,我们的课堂改革也要不断深入。近期我校各学科都在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导学案二次转型的大讨论,也是面对不断变化的高考形式做出的必要的探索。就我个人观点,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作为高效课堂的指南——导学案,就更应该体现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浸润。所以,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建构下的导学案转型》。
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理性精神,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要让我们的导学案二次转型浸润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第一、导学案的编制要情境化、生活化。
我们都知道,教科书中的知识和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根本区别的。教科书的编写主要遵循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它是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并加以概括的,更多偏向于“逻辑提问”。从学生的知识学习方式来看,需要将学科知识还原并运用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而不是仅仅学习孤立、静止的学科知识内容,更多偏向于“生活提问”。导学案的编写要实现“生活提问”的现实型向“逻辑提问”的专业型跨越,必须融入大量现实的生活实践,以此为蓝本在学生的分析、感悟上与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要方式教科书知识相对接。
这个部分是我们政治教研组过去就一直做的比较好的,我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
第二、要积极倡导原生态的教学情境设计。
导学案的编写要关注知识的生成和理解过程,更要关注帮助学生生成和理解知识的情境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真正接地气的情境。让学生用真正有机会接触的原生态的生活情境,带入自己原生态的生活感悟,再整理成学科想要传达的知识。学生所有的新知是构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之上的,是基于常识的总结、归纳、概括,这样获取的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是可以生根、发芽、再积累的。
这就要求我们编制的导学案,情境必须是原创的,至少是基于远安的县情、远安一高学生的学情的改编的,才能顺利实现生活和知识的顺利对接与过渡。目前,高一年级编写的5个导学案,案例情境主要是原创的,部分情境是仔细斟酌之后改编的。从教学的效果来看,与学生的对接程度明显是提高了的,学生参与度是比较可观的。
第三、要坚持导学案的编写兼顾分层教学和高阶思维的深度教学。
没有高水平的思维参与和投入,知识学习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符号知识(表层结构)的学习上,而不能深入知识内涵(深层结构),获得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使知识和思维能力获得良性循环的发展。教学的最终目的,必然是要通过实施深度教学来实现知识的丰富、使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创造。而我们的学生,因为选择面狭窄的原因,能力差值是相当大的。同样一份导学案,怎样来兼顾学生的多层次和高阶思维的深度,是每一份政治导学案都需要去努力克服的问题。
在这一方面我们现在主要坚持了2个方面的探索:
1、设置问题链,用问题链的方式延长思维路径、降低思维坡度,让学生在一步一步的小成功中获取深度思考的勇气,同时,延缓其被迫失败的时间,制造“你离成功只有一小步”的成就感,让学生能通过这样的刺激激发自己追求高阶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2、坚持问题分层。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将各类难度的问题设置明确层级,按照A级、B级、C级的标准设置不同的要求。A级,梳理识记基础知识;B级,分析阐述基础知识;C级,理解基本概念。其中,A级知识是学生普遍可以驾驭的,B级知识是需要进过思考、整理的,C级知识就需要高阶思维的深度了。通常,C级知识在优班是学生展示、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展示,待优班则灵活处理,必须展示的,教师主讲,可以省略的,直接省略。
以上的转型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效率,也是用这种学习中的积极参与,来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参与的习惯。同时,对自己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的梳理和反思,既是学生从生活提问走向逻辑提问的一种进步,也是学生理性思考、公正评价的一个过程。在自我的反思中,成为更具理性精神的人。
第四、坚持让导学案有价值引领的作用。
价值引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价值观是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的观念、准则、规范,它是一个人信念、信仰、理想的基石(内核),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品性。在过去,我们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用言传身教的力量传递和弘扬正确的价值观。而生本课堂中,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自我学习的多了,导学案就成了教师的身外化身,在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传递教师希望传递的价值观。
我们坚持导学案编写的规范性。导学案的各个模块、情境材料的不同类型、问题探究的不同层级,等等,都有其特定的格式和排版要求。我们坚持用导学案的编写传达我们严谨、规范的学科素养,用规则意识奠基法制精神。
我们坚持导学案的编制体现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情境案例的分析、社会观点的辨析、社会热点的解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坚定的政治认同。
我们坚持导学案情境的生活化,让学生真正明白一切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把我们培养成心地善良、有情有爱、充满生命活力、具有积极的生命情态的人。
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此话对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新万博软件2018
而言也很是贴切。而我们,直面高考,就必须去正面解决“究竟为什么而教”、“怎样才能教的更好”这一教育的原点问题。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坚持简单、开放、根本的原则,全面推进导学案的二次转型,我们离真理越来越近!
上一篇:鸣凤论坛61:导学案二次转型的建议[ 12-23 ]
下一篇:鸣凤论坛61:更新观念,立足校本,促进导学案转型[ 12-23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