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软件2018|ManBeTx最新动态|ManBeTx移动版

要说外汇储备的形成,还得从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需求面分析开始。(原标题:鲁公路:对外汇储备的理解)在近日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组织的“外汇管理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外汇》学术委员齐聚一堂,围绕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热议。还有米米尔隆,和他作战过程中玩家需要先后对付他的巨兽战车、反步兵突击炮、空中作战单位以及最后合体而成的机甲金刚。

鸣凤论坛51期:语文 生命的幸福之旅(高二语文组 严婷婷)

作者:高二语文组 严婷婷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8日
 

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仍然有一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那就是“语文是什么?”可能有人认为这是老调重弹,因为有无数的人充满深情的歌颂它,甚至对它的浪漫和诗意盛赞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眼中的语文是什么?“枯燥琐碎的字音字形”“艰涩难懂的文言文”“背不完的课文”“写不下去的作文”“是不得不学习的一门高考科目”……

浓厚的功利主义绑架了师生的思想,也绑架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让我们背离了语文的本真,也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教育是指向未来、指向生命本质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东西都忘记了以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可能遗忘,通过教育掌握的技能可能退化,通过教育培养的兴趣可能转移。但是,通过遗忘、退化、转移,有一种东西却在时间流逝中被慢慢地、悄无声息地积淀了下来。这就是人的品性、人的意志、人的追求、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心灵,这就是人的生命。而这,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人的生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的过程是人的生命生成的过程。因此,从本质上讲,语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很动情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怎样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就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使命。急功近利的短视让语文仅仅停留在“生存教学”的层面,而未能真正进入“生命教育”。真正的语文,就是让所有孩子幸福地、诗意地在大地上存在、行走、成长!真正的语文,应当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幸福之旅!

怎样才能开启这样的幸福之旅呢?我认为,我们应当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情,以情育情,以情启智,以情促文”。我们老师首先必须得眼中有 “人”,心中有情,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用生命情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我们应当教给学生一种“人”的意识,一份“人”的情怀!

一、倾情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灵动飞扬的生命对话

余秋雨先生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阅读是生命个体不断探索未知、走向未来的幸福之旅,这是对自己生命一种极大的觉醒和关怀。读书的最高境界是照亮自己的灵魂。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人的精神和意识的进化过程,正是一个小我到自我、从自我到本我、从本我到超我、从超我到大我的演化过程。经典的阅读就是一种内在精神生命的自我唤醒。阅读经典、阅读大师,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从他们的无限性上读出自己的有限甚至自私,从而打破心灵的一道道界限,而不断拓展。再经由外在自我经历上的验证,一点点重塑自己的内在。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

1、回归教材,潜心品读,以文会意。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盯着高考来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整合,有的课文粗略读过,梳理生字词即可;文言文更是只注重文言字词的积累的课文翻译。语文教学当然应该从文字入手,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绝对不够的,否则这一篇篇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深沉的人文情怀,闪耀着智者理性哲思的优秀篇章都被简化为一个个枯燥的、冰冷的、毫无生命力的知识符号。这种看似简化学习任务、压缩学习时间、追求高效率的教学实则是暴殄天物。殊不知这种机械而枯燥的学习对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而言是多么的冰冷!没有思想的碰撞、灵感的激发,没有情感的交流、生命的对话,这样的学习还能高效吗?

“教育是慢的艺术。”急功近利恐怕带来的是生命的苍白与精神的贫乏。于漪老师曾说:“如果打开用汉字写的一本书,那就好像进入一个画廊,一幅幅画争先恐后地向你的感官申诉它的喜怒哀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潜心研读文本,发现文本中的生命价值与生命情愫;要懂得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扉,用情点亮课堂,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灵动飞扬的生命对话。《沁园春长沙》我以慷慨激昂的深情朗诵,叩开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去品味字里行间的豪情壮志。《兰亭集序》通过对王羲之生死观的讨论,引导学生走进西晋黑暗动荡的社会,去发现他们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复苏,去理解文学即性灵的表达,生命的歌唱。新闻单元比较不同内容、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三篇文章,看到新闻人共有的新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这种生命体验式的、渗透了情感与智慧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才是有意义的,也是最持久的。

2、善用习题,用心挖掘,以文化文。

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大量的习题与考卷,如果每一次评讲都是就题讲题,难免会有机械重复之感,会很沉闷乏味,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呆滞、僵化。我们应该注意语文学科的特色决定试题的特点——不论哪类试题都以文字表述呈现,其文字或贴近现实,反映时代脉搏;或深入浅出,追踪科技前端;或审美育人,凸显人文;或思想丰富,启发智慧……这也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我们应当善用这些试题,深度挖掘,将其价值与意义最大化。比如在评讲社科文《人的觉醒》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从曹操的《短歌行》到鲍照的《拟行路难》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更深刻的理解了“人的觉醒”即生命意识的觉醒,“人的觉醒”带来文学的自觉,也加深了对多篇所学课文的理解。在评讲文言语段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思想内容,或学习人物精神品质,或悟得生活哲理,与现实生活、作文写作联系起来,去挖掘其价值意义。结果是令人欣喜的,在以“争”为话题的作文中就有学生巧用2010高考北京卷文言材料“宋清不争利”,在以“度”为话题的作文中有人巧用试卷中冒顿单于让与不让的事例来论证“凡事要适度”的观点。可见,只要我们用心挖掘,更多的关注到文字背后的“人”和我们眼前的“人”,搭建好沟通的桥梁,就能激活学生思维。

3、拓展阅读,精心组织,以文化人。

没有阅读,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没有语文,人类的文明就难以传承。唐风宋雨中,语文有精神,壮怀激烈,忧国伤时,触摸古人的脉搏;山阴道上,语文有大美,高山峻拔,深水静流,感悟自然的启迪!语文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培养纯正的阅读品味、鉴赏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可以教材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开展主题式的拓展阅读,促进内化、感悟、提升。漂读课共读经典,定期交流成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成就学生中的“大家”,开坛布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阅读活动:品读时文,书声琅琅;时事评说,论辩激烈;美文分享,声情并茂。或含英咀华,激扬文字;或思想碰撞,激活思维;或情感熏陶,品味生活……学生在阅读中丰盈内心,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表达,学会包容;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记得开学之初,我围绕生死问题、温暖亲情两大话题,给学生分享了史铁生《我与地坛》的一、二节。当时教室安静得似乎听得到我的回音,下课铃声响起,任外面人潮涌动,教室里仍然随着史铁生的思绪去追寻母爱的脚步,直至结束,掌声响起,我看见几名同学轻拭泪眼。我想文字的浸润,情感的熏陶已自在不言中。

二、认真生活,留下生命诗意的足迹

学习是为了让生活更容易,更幸福。一旦我们的书本与教学成为独立的王国,和生活割裂开来,甚至只沦为考试的附庸后,教学的终极目标就不容易达到了。

“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张志公语)一个贫乏的脑袋只能有一个贫乏的世界,而贫乏的世界所产生的只会是单调、苍白、无力的表达。对所处的社会没有意见、没有想法,怎么写议论文?对周遭的环境不屑一顾、对人际关系漠不关心,怎么写记叙文?对亲情、友情满不在乎,对社会人群没有同情的理解,又怎么写的好抒情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我们习作的陋习往往是“所见不真”“所知不深”而又勉强地“矫揉妆束”。台湾知名作家廖玉蕙曾说:“写作之道无他,认真生活而已。”

是的,“生活处处皆语文”,“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就灵动起来。苏轼在遭遇一场大雨后,道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与豪迈;在悼念亡妻时有诉说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哀婉与愁思;记叙与文与可的日常交往则质朴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真正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都是充满诗意的,因为它是每个人灿烂的生命在心灵的天空自由舞蹈。作文就是心灵的舞蹈,只要有真切的体验,就能舞得婆娑,舞得翩跹。清流必先澄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洋溢着对学生精神生命舒展的真诚回应、赞叹和期待,时时给学生播种诗意的种子,引导学生在老老实实过日子的同时,把眼光稍稍从书本上挪开,去凝睇人间的美丑妍媸,去咀嚼生命的滋味;去发现生活里的繁花盛景,去描绘美丽的天光云影,让自己的生命留下诗意的足迹!

在真正“以人为本”的生命动态的课堂中,学生或静思生命,或挥洒才情,或偃仰啸歌,或唇枪舌战……我们可以和学生一同漫步于清幽的竹林,一享兰亭集会的盛宴,生发睢园绿竹的情怀,也可以以文会友,畅叙幽情。语文即生活,作文即生命,让阅读与作文像呼吸一样自然!

“谁能唤醒并培育心灵的幸福,谁就开创着美好的生活;谁开创着美好的生活,谁就当之无愧的创造了好的教育。”心灵幸福的唤醒不会像化学反应那样立竿见影,但是,一旦晶莹的心灵受到语文的浸润,幸福的种子就会“随风潜入夜”,也必然会“春风吹又生”,潜滋暗长,蓬蓬勃勃。愿我们和学生一同阅读,认真生活,一同行走在幸福的旅途上!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陆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