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型性阅读: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
高一语文组 吕桂芳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基本理念,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针对这,学校特地为语文课开辟了漂读课程这一特殊语文课程形式,以语文必修中的名著导读与课文中涉及到得重要文学典籍为依据,大量购买了各种课外读物,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上,更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些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对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笔者在此倡导学生对其读物进行完型性阅读。
“完型”本是心理学术语,又称格式塔。沃尔夫冈·伊瑟尔是这样定义完型的:“我们可以基本上把完型定义文本符号间的一种‘自动的相互联系’,但同时,完型是文本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归根结底,既不能把它完全归之于写成的文本,也不能把它完全归之于读者的倾向。”因此,实现完型性阅读就需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习得文本的纸上的已定内容的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生成文本纸背后的程序性知识,进而在多角度多层次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与发现,即实现个性化阅读。
完型性阅读既是学生已定认知结构的解构过程,更是学生新式认知结构的结构过程。在接纳与批判他人认知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质疑能力,进而进入阅读的高级技能——自问自答与写作。
完型性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语文阅读技能的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语文阅读技能从低到高依次为①字词识别(辨别)——②提取词义(概念)——③基本阅读技能(规则)——④高级阅读技能(高级规则),其中①②③为陈述性知识,④为程序性知识,也是阅读的最终技能,写作。
一、辨别
辨别是阅读技能的最低阶段,它更加注重于读者的直观感受,是对文本中各种抽象形式与具体实例的洞察的认知,熟悉文本中最深刻的情节或最显著的人物如主人公,但对于文中的某些具体的细节,却处于一个模糊不清的状态,即阅读后呈现在读者脑中的主要是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等。
二、概念
这是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辨别中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准备陈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一个阶段,这也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的阶段,而学生在应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作文需要提取文本素材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
三、规则
这是学生基础前两个阶段对于文章内容认知的基础上,对于作者在表达思想过程中运用的语言与构思技巧有了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学生从而习得了基本的阅读,进而形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四、高级规则
这是阅读的高级技能,学生能够在运用于陈述性知识中习得的规则,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通过变式练习如读书笔记、交流讨论、随机提问等多种方式形成学生自我习得的程序性知识,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形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
完型性阅读就是通过学生与文本的不断互动中,达到语文课程阅读的最终目的——提高阅读能力,在写作积累、在交流感悟、在针对文本自问自答等多种变式练习的过程中,生成程序性知识,在语文应用中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
上一篇:曾凤莲老师在第三十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 09-29 ]
下一篇:周锦老师在第三十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 09-29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