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学科规律,从学科特性出发
——地理学科特色化建设
康永和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地理学科专业在大学毕业时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而此专业在招生时是文理兼收,在高中阶段却是文科科目。那么文科理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工作了会有什么不同呢?前段时间和柯山兵老师探讨有关最短航线问题时感触很深,柯老师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先画一个图,然后想着怎么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使之能够简化,并试图用公式总结其中的规律。而我呢,是从最短航线的概念入手,然后去想象是什么情况。这就是文理科生学地理的感觉。理科生思维灵活逻辑严密,而文科生人文素养较好。
地理是唯一一门横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大领域的学科,其综合性很强。地理学科内各要素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各自内部及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所以,在学习自然地理内容时,必然要联系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可以适当将理科思维引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人文地理时,则必然要重视自然条件与人类发展的相互作用,适当拓展一些人文素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那么在生本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时也应注意到地理学科的这种特性,既要重视学生理科思维的锻炼,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同时,地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那么在生本高效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其实践性。一方面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重动手能力。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设计、制作、扮演、演示等主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制导学案,当然在操作时要简化处理。记得上次三月备考会听了夷陵中学一位老师讲的关于“水土流失”的课,她采用的是用做实验的方法讲解,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沙盘,一杯水。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情景探究坡度、植被、降水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通过实验,学生们很快得出了正确结论。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关于水土流失的内容,而且非常牢固,比老师干巴巴的灌输好多了,学生也乐意学,一举几得。所以,我个人认为,凡是能够用实验代替的尽量用实验教学,而且尽量创设实验情景,实验不在大小,可以是简单的手势,也可以是一次简单的观测,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和理科思维。
实践的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当然,高中生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实际野外考察操作性不强。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远足、踏青、或者放假期间,布置好任务,适当引导,搜集一些素材。比如说,可以叫花林的同学拍摄一些溶洞和丹霞地貌景观照片,荷花的学生拍摄石漠化景观。再比如河口去年在修路,可以让学生在回家路上观察公路路线,及公路两旁的护坡工程。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搜集一些地理素材,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分析,我想这样的方式学生肯定更乐于参与,效果也会更好。
地理也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地理必须与生活贴近,并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假如,我们学了几年地理连地图都不懂,连设计一条旅游线路都不会,连方向都分不清那学了还有什么用。在这里我想纠正一个误解,不是每个学地理的都记得哪个地方是哪个省的,经纬度什么的。当然,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是必须知道的。有句俗话说: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可是现在却反过来,很多人吃过猪肉却没见过猪跑。特别是现在小孩,从小生活优越,很多经历缺失,导致很多常识都不知道。所以,我觉得在地理教学时,不仅要教他们怎么应付考试,更要教他们生活常识。比如,小麦、大麦与韭菜的区别、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区别,稗子和秧苗区别。玉米、水稻的生长期,环节,肯定有很多学生不知道。那么,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他询问家长,亲身实践,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对解题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地理这门学科的核心和落脚点就是人地关系。如何解决人地矛盾,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十八大已经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说明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在新课改的前提下,特别是我们这种生本高效课堂模式下,更要强烈渗透情感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多给学生展示一些当今生态环境的危机性,适时引入当今的一些热点话题,比如全球变暖,低碳消费等,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也许,我们并不能改变很多,但是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记得上次去长阳开备考会在街上看见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丢空瓶子,他都知道将瓶子丢在可回收的垃圾桶,我想这应该是他父母和老师引导的结果。
总之,我觉得对于地理教学应该遵循其学科规律,强化实验和实践,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虽然,以上有些做法在生本高效课堂里操作性不强,但是我觉得这也能体现生本高效课堂的理念,也是生本理念的延伸。
上一篇:翟书成老师在第二十六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 05-06 ]
下一篇:杨怀君老师在第二十六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 05-06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