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中的生物特色课堂建设思考
翟书成
高效课堂引入到我们学校已有多时了,在这期间,本人一直以一位初学者的心态来学习这一新的技术革命。现在不能、也不愿再回到传统的的课堂模式中去了。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生物课的课堂应该怎么上,说实话,我心中一直没有底,并且自已也明显地感觉到了课堂中有很多无法解决的困惑。这次学校组织的宜川之行,让我很受启发,也部分解决了我心中的困惑,为今后的生本特色生物课堂的创建指明了方向。
一、学习后的感受和体会
1、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从本人接受这种生本高效课堂以来,刚开始严格的按照高效课堂的统一模式来进行,后来学校要求进行学科的特色化建设,本人也在想试图建立一种课堂模式,来一劳永逸的解决如何上课的问题,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每次有新的创新和想法之后,坚持了一段时间,结果又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次的宜川之行,观了他们的课堂和听了他们的报告,原来他们现在也还正在教学改革之中,并没有停止脚步。这让我认识到了在这一轮新万博软件2018 中,想一次性的来解决课堂问题的想法是不可能的,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只是不断的加强学习,提升自已的专业素养,不断的研究学生,使自已的导和学生的学更加贴近。
2、生本课堂是一种理念,高效课堂是一种形式。生本课堂和高效课堂是有区别的,并不是完全等同。生本课堂的理念是应是最高的行为指南,高效课堂只是实行生本课堂的一种形式,我们进行课堂改革创建特色课堂的出发点应该是生本课堂,一切有利于生本课堂的行为都是值的我们去改革的。听他们的报告,宜川中学的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从最开始注重形式到现在的注重实质,很多老师到了宜川中学听课之后,认为他们并没有什么特色,甚至认为他们还不如我们学校的生本高效课堂正规,这与它如此之高的高考质量的神圣形象不符,但我认为,应该是他们对生本课堂和高效课堂认识更加到位,能正确的处理好生本课堂和高效课堂之间的关系,所以课堂处于一种更优化的状态之中。在本人所听的课堂中,教师在上课开始时行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引导,中途才进行讨论,最后进行了学生的展示。这是基于生本课堂理念的下的课堂教学,整个过程自然流畅,没有做课的痕迹。
3、学生学会是他们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动力。我们原来总是强调学习是学生自已的事,并想了各种办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是想到这个问题从考试出发学生是必需掌握的,但很多时候并不理想。这次宜川中学之行,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学生学习的热情之高,学习很投入。反观我们学校,这点还是很有差距的,原因很多,可当中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的课堂还不是和学生的学相匹配,对生本研究的太少,只注重了课堂中的一些表像,课堂中学生的收获并不是最大化。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较多的学困生,从而使课堂的效率进一步降低。所以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4、学生的积极参与是生本课堂成功的法宝。本次的宜川中学的听课,去之前听说他们学校的高考质量是如此之高,从而想到他们的课堂一定是给人非一般的感觉。但听了之后,说实话叫人没有什么震撼性的感觉,但别人的过人之处究竟在哪里?肯定还是要在课堂中找答案的。要说他们课堂最大的感觉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很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不仅只是学生提问和展示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如,看书和做笔记等。所以我们一定要想信学生,积极创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平台。
二、我们今后生本特色课堂的创建思路;
1、优化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编写的出发点是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不是课本上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水平。原来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降低学习的难度,但往往会不自觉的根据考试要求来拔高对学生的要求。所以导学案编写的审定只做减法不能做加法,特别是待优班的教学,要学会正确的估计学生,学生做不到的可以不弄,也不用管它是必考的还是重点的。保证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决大部分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成功感中。
2、实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程。预习课中,因为导学案只是我们自已的设想,不一定完全适合学生,学生要是碰到了障碍或者是设计的问题坡度太大,教师要及时为他们分解问题,减少学习中的困难,不能预习课就只有学生的自学,也不管其自学的状态如何。
3、展示课中,要有知识的理解和落实。事实证明,只有学生把课本上的语句转化为自已的语言之后,才能反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所以我们在展示中,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用自已的语言来表述。一节真正的有效和高效,只有精彩的展示,没有知识的落实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把需要落实的时间和环节放在需要落实的环节之后,而不能全部等到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才去落实。
上一篇:曾祥顺老师在第二十六期鸣放论坛上的发言[ 05-06 ]
下一篇:康永和老师在第二十六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 05-06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