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张韬
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在课上教学生使用QQ这个软件,可我们发现所有的学生都能使用这个软件,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个软件各项功和应用的了解超过了我,通过学生掌握QQ的过程我们看到了两个有趣的学习现像:第一是自学,第二是小组交流。自学是源于兴趣和需求,而小组交流同样是需求,他们会自觉的形成各种小组,交流使用心得和新的发现,不会的同学会主动要求别的同学去教他,而会了的同学则会不断的去发掘其新的功能和应用,以便在交流时炫耀。
在这里我们看到,学习其实是一个自我组织的过程。只要有兴趣或者需求,这一过程就会发生,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教材中的绝大多数内容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也是他们认为目前不需要的,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自学和小组交流得以实现,是我们教研组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从2011年开始我们尝试以导学案为引领,指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的关键点有三个:一是导学案的编写,二是小组的建设,三是评价和展示
关于导学案的编写,我们的做法是一人负责编写一人审核,尽力做到在兼顾教材中知识点的同时加入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内容,导学案的基本知识点是需要学生在教材中去寻找答案的,内容不多其目的是希望养成学生读教材的习惯,而探究的内容通常要求学生以表格的形式给出答案,要求以表格形式给出答案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完成探究过程的同时能养成做事、说话的条理性。
对于小组的建设,是我们组一直在摸索的一个问题,一是每周一节课的课时,很难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二是如果使用教室的小组成员为一个小组,人数又太多,不可能形成有效的讨论,我们目前采用的形式是每三人为一个小组,中间那个同学为小组长,但这种形式目前还在初步探讨阶段。
评价和展示是这一教学模式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当我们给出一个任务让学生讨论或完成后如果不能大面积的评价和展示,可能大部分的学生就会因为其表现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逐渐对我们导学案中的任务失去兴趣。
这一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课堂上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也看到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值得探究的地方,我们会在学校生本高效课堂的大环境下继续尝试和探讨
最后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个实验:
一个实验者让一群(26个)南印度村落里说泰米尔语的12岁的孩子们靠自已用英语和计算机来学习生物科技,他给了他们几台装有相关的资料的电脑,并对他们说:“这电脑上有些非常困难的东西,如果你们一点都理解不了,我也不会感到惊讶,他全部都是英文的。”然后把电脑留给们之后就走了。两个月后他又回去测试他们,他把这26个孩子找在一起问他们: “你们这两个月是不是一直都在看你们看不懂的东西?”一个12岁的女孩举手说:“是的,我们一直在看,除了错误复制DNA分子会导致遗传疾病这个事实之外,我们什么也不懂”。后来测试的结果是他们从零分提高到了30分。实验者又找了一个经常和他们一起踢球在当地做会计的年青女孩来教他们生物科技,那个女孩说:“我怎么能做到啊?我根本不懂这门学科”。实验者说没关系,你要做的只是站在他们后面,并且一直赞美他们,只要对他们说“这太棒了,这很酷哦,这是什么?能不能让我多看一些”等等,她这样做了两个月,孩子们的分数提高到了50分。这个分数跟新德里那些配备了专业的生物科技老师的豪华学校的学生差不多。
上一篇:徐吉林老师在第二十二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 11-27 ]
下一篇:谭业红老师在第二十二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 11-27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