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文课堂该有的特色?这么多年来,语文组成员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这个问题的拷问与追求。曾经,我们把“诗意”作为语文课堂的最高目标,我们提出了“打造诗意的课堂”的口号;曾经,我们把“趣味”作为我们课堂的关注点,想尽办法让自己的课堂热闹起来;曾经,我们把“读写”作为语文课堂的落脚点,尽可能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朗读和写作技能。……任何一种尝试,在最开始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成功地喜悦,自认为找到了语文课堂的真谛,但在尝试一段时间后,都会发现这样那样的不足。
在推行高效课堂之后,我们更是在积极探讨生本课堂下的语文特色,应该说高效课堂的理念是非常适合语文课堂的,但是在进行一段时间后,我们又无奈地发现,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反而减弱了,怎么办?
无数次的讨论,无数次的尝试,我们越来越觉得要创建生本课堂下的语文学科特色,不妨从两个方面做一下尝试:一、转变教材的常规处理方式,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转变教材的常规处理方式。可能有人认为语文课就应该诗情画意,就应该书声琅琅,就应该激情澎湃。岂不知语文课文也是有自己的特点的,如果每一节语文都上成了诗情画意或激情澎湃,那岂不又变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千篇一律?选入教材的语文课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语文课堂也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这类哲理类文章就应该让学生在较为安静的状态下体会理性的魅力,课堂氛围不适宜太热闹,比如《祝福》这类小说类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去探讨故事背后主题的多样性,比如《短歌行》这类的诗歌类的课文,就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在抑扬顿挫中,体会诗歌的魅力,比如文言文,读不懂又谈什么感悟?所以学生质疑、老师的解疑也许就会多一些。所以,我们能不能按照文章的特点把课文进行重组和整编,从而分成几种课型,比如“文学欣赏课”,针对文学性比较强的课文;诵读课,针对诗歌类课文;古文学习课,针对文言类课文;还有哲理类课,还有作文课。在不同的课型中,可以把同类型的课文放在一个专题下学习,既可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拓展知识的宽度,又可以提高效率。不同的课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一样,所以展示的方式也可以不一样,在文学欣赏课上,学生可以演,可以通过多媒体欣赏,可以评论;诵读课,学生可以尽情诵读,甚至开展比赛;古文学习课,学生可以质疑,可以合作探究,可以板书展示;哲思课,学生可以探究,可以写,可以交流感悟。当然,这里的分类不一定就很科学,但是,不管怎样分类,就是要呈现语文课堂的多样性,语文是厚重而又活泼的学科,任何一种、或几种模式都不能成为它的固有的模式。而课堂到底应采取怎样的探究方式,我们要研究教材,当然也要研究学生。
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我敢说,在学生所有的学科中,语文在他的生活中使用最多,跟他的生活最为紧密,生活处处皆语文。要延伸语文学习的外延,注意课堂外的学习。要把语文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简单地说,一是要重视阅读,大量的阅读会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是让人受益终生的事。昌乐二中对阅读的重视让我震撼,他们的学生在文学上表现出来的才能也让我吃惊,我相信,只要我们也给学生一个足够大的平台,我们的学生也会给我们同样的惊喜。还有,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比如影视剧欣赏、评论,课本剧表演,演讲、诵读比赛等等,在这方面,学校这几年也非常重视,也做了很多,但我们希望很多活动能够系统地开展下去。另外,就是好好利用好假期这一块,老师们经常抱怨假期布置作业经常效果很差,终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觉得这些作业冲淡了假期的快乐,是负担,那么我们我们能不能转换一下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呢?比如在教师组织下,围绕一个话题,以采取独自进行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以课外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既可以作为我校语文学科校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积淀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和生活密不可分,对语文的学习,我们要立足长远,对语文活动,要舍得花时间,“盯着分数抓分数,分数不见了。跳出高考抓高考,学业成绩提升了”这句话用在语文的学习上,再合适不过了。
语文课堂要有自己的特色,要生活化、情感化,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课堂始终以能力立意为核心,以密切联系生活为原则,以丰富学生内心世界为目的,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智慧思辨、充满生命的张力。
上一篇:闫春玲老师在第十九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 10-12 ]
下一篇:马涛老师在第二十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 10-15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