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习课的意义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高效,四环节学习模式是学习手段。只有高效预习课才会带来精彩的展示。展示课是建立在预习课基础知识的落实、知识结构的构建、新旧知识的桥梁已经架设的基础之上。瑞士心理学家构建主义认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当一个人对新的学习有所准备时,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和兴趣已发展到把新的学习当成他前进的下一步骤。因此展示课能反观预习课的质量。
二、预习课现状
历史预习课一般是学生读一遍书,让后下发导学案,之后就是学生独立做导学案,整个教室一般都相当安静,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导学案。教师在这中间的指导非常有限,也不好怎样去操作。因为历史教材的阅读障碍不大,学生一般能把基础知识梳理出来。但是高中历史教材容量大,知识面宽,对学生的论证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比较评价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受课外阅读的限制,他们除了书本以外相关的历史知识比较缺乏,理解存在障碍,这个也无法弥补。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学生时间大量消耗在抄写上,失去文本诵读的时间,课堂上再也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抄着抄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减,基础知识的落实也成了空话。这样一来历史预习课就变得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失去了历史课的学科味道。随便翻翻学生教材会发现很多学生书本阅读之后很少有做过笔记的,部分学生的书本甚至是整洁如新。预习课的效率大打折扣,即使学生花大力气去完成的导学案质量也不见得很高。
通过一些摸索和历史备课组的合作探讨,大家一致达成共识:要使历史预习课从沉闷中活起来,重振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久违的读书声再次响起来,读出历史味;让学生从枯燥的抄书中解脱出来,落实基础知识。
三、预习的内容
1、预习教材每章开头的引言,有意识地培养我们书面语言的概括和提炼能力。
教材每章的篇首有一段简短引言,主要介绍本章的基本内容、历史脉胳和基本观点,且语言概括、精炼。上课前应该精读,从而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浅层次的整体印象。从宏观角度去理解课文,学会繁中求简,详中求略(抓住关键字词)。我们的历史书面语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也一定会有提高。
2、预习教材的文献资料,培养自己的史料阅读和材料处理能力。
现行教材,突出历史学科特点,适当地增添了文献资料的数量和份量。历史高考更是大量引入教材之外的新材料,来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而教材原始材料的引入,无疑为培养我们的材料阅读能力和材料处理的应变能力提供了极好素材,奠定良好基础。要主动地学习史料——读懂史料——理解史料,把教材的正文部分和文献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献资料融入正文部分之中。
3、预习要利用好材料图表,培养自己的口头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材图表数量增多了,有原始照片图、后人画图、表格图、地图等。这些图表简洁明快,但功能各异,我们在预习时应该学会看图学史、看图说话、看图复述正文部分相关的史实,可以以此来培养自己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
四、预习课具体做法
1、导学案的变革。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导学案的设计要真正能起到路线图,指南针的作用。导学案设计中要把课标知识具体化,用可以操作的不同要求来明确表达出来。例如明确要求记忆那几个知识点、时间、影响;理解那几个历史名词;看那些历史图片等等。学生的这些任务按照导学案的指引来完成,节省时间来落实基础知识。学生读书的时间得到时间上的保障。课堂气氛活跃有了保证。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这样几点:1、对于课标要求的把握不要任意拔高,力求尽量准确,甚至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适度降低,紧扣教材。2、基础知识的落实也要有螺旋式上升落实策略。一节课的基础知识不可能完全在预习中落实,适当分化部分在展示课中去落实,还有部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才能落实的东西留待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去落实。没有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
2、课堂导入前置。预习本身是很枯燥的学习任务,为了调动学生兴趣,在预习课中要有新课导入的环节,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及时进入本课学习的氛围中。
3、教师在预习课中要调控时间和检查落实。交给学生的任务越具体,学习方向越明确,学习的效率也会相对高一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最简洁的知识点。检查学生中可以让记忆很快很准的学生介绍自己记忆某个知识点的方法让大家分享。
4、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用很简洁的知识结构图来表现本节课的知识内在联系。这是政治课的优良传统,从实践效果来看是很好的形式。
5、知识探究要仔细研究课标来确定,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探究来浪费时间。重点探究要有一定深度。探究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把一个大的探究问题分化成很多小的探究题来完成,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来逐步深入的进行探究,即使最终完成有困难也会有一个逐层深入探究的具体层次,教师更能准确地把握思维层次中困惑,在展示课的知识点拨中有的放矢。
可能产生的后果:
1、有了一定记忆的知识储备,学生在展示中得到解放,更加自信大方,展示会更加准确流利,实用性得到增强。但也可能质疑的情况更少一些。
2、由于导入前置以后,整个课堂的观赏性会下降。
3、导学案中增加的拓宽学生视野拓展性内容有时间保证,教师的导引作用多一些,历史味道浓厚一些。但是对教师的预设、语言的锤炼要求更高一些。
4、分散了记忆的量,降低了记忆的强度和要求要求,对于学生学习信心会有帮助,效果也会的都提高。
上一篇:杜庆联老师在第十一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 11-22 ]
下一篇:王艳老师在第十一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 11-22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