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教材的设计是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学校的高效课堂是以导学案为基础的,而学习目标的设置在导学案编写时也已经基本生成,因此,我们在导学案编写时对学习目标设置方面首先应做到:⑴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⑵要有“全人”的概念;⑶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使用教材,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的“药引”,引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那么学习目标设置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依据课标和教材;
过程与方法(能力):依据课标、教材、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依据学生。
新课标中对学习目标进行了分类还利用行为动词作了详细的说明,并且是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如下表:
目标领域 水平 层次 行为动词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了解/模仿 了解,体会,知道,识别,感知,认识,初步了解,初步体会,初步学会,初步理解,寻求。
理解/独立操作
描述,说明,表达,表述,表示,刻画,解释,推测,想象,理解,归纳,总结,抽象,提取,比较,对比,判定,判断,会求,能运用,初步应用,初步讨论。
掌握/应用/迁移 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选择,决策,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模仿 经历,观察,感知,体验,操作,查阅,借助,模仿,收集,回顾,参与,尝试。
发现/探索 设计,梳理,整理,分析,发现,交流,研究,探索,探究,探求,解决,寻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应/认同 愿意,相信,主动,感受,认识,了解,初步体会,自信,有目的,体会。
领悟/内化 获得,提高,增强,形成,养成,树立,发挥,发展。
(2)确定学习目标的原则: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可测性等。对比新老课标,我们还会发现许多学习目标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新标准》要求避免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及讨论函数性质时出现过于繁琐的技巧训练,淡化函数的奇偶性、反函数等概念,将双曲线从掌握降为了解等等,这些要求和原来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在目标的设置方面要紧扣《新标准》要求。
在弄清楚上面我们所说的问题之后,又将如何对学习目标进行较为详细的设置呢?下面就我们组的做法说两点体会:
(1)从情境的创设进行学习目标的设置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倡导建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从本质上以“知识建构”为核心,为“知识建构”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撑的过程。具体地讲,就是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创造一种具有“情境性”和“协作性”的学习环境,从而推动其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在上新课的预习课时,可以从史实材料分析、实物展示、实验演示或多媒体放映等手段为切入点,以教师的语言、动作为感染力,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和心理的感应,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品质,从而明确目标,迎接挑战。比如,我们在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进行目标设置时,为了让学生发现并探索它们的关系,并最终领悟到里面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借几何画板,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激发学生去探究,体验成功,内化结论。
(2)从问题的设置进行学习目标的设置
导学案最基本的构成是问题的设置,因此设置启发性;层次性;适度性;针对性;趣味性;多向性的问题,是协调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是对学生而言,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学习目标的部分完成。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提问能使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问得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数学学习目标是对课堂中学生所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是完成数学课堂学习任务的指南,是进行数学课堂学习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知识本身的差异性,需要我们以后在工作中积极思考,积累经验,为我们的高效课堂设计作好指南。
上一篇:闫春玲老师在第十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 10-11 ]
下一篇:廖星星老师在第十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 10-11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