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追求,所以前行
徐圣国
一、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明确身上责任
(一) 背景
1.历史背景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1985年的第一次全教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4年的第二次全教会确定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
1999年的第三次全教会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
2010年的第四次全教会确定了“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发展目标;
2018年的第五次全教会是首次全国教育会,会议的主旨、主题、核心任务和根本要求都是培养人。
2.时代背景
这是在全党全国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教育盛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大会。19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来落实19大的要求,这次会议就至关重要。
3.社会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出了新的系统部署。
(二)总体要求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保证
2、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根本方向
3、立足国情,遵循教育规律 原则
4、 强调5个“人”的工作目标 (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
5.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根本任务
(三) 大会主题
一是战略路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是宏伟目标:建设教育强国
三是检验标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大会主线:
1.围绕1个“目标”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2.阐述9个“坚持”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2、要在6个方面“下功夫”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坚决克服5个“唯”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4.着重培养3种人才
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5.家庭要做好4个“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作出重大部署。
二、我们可能因何而走向集体平庸
(一)心退先于身退。
教师的工作则并不是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而宣告结束。教师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往往会出现职业心理枯竭,即我们有工作能力,却丧失了工作动力。
心态决定状态,一旦“心退”,万事俱休,热情难再。(我们就会拿着小说、试卷去听公开课、抱着手机来参加教学科研活动,刷着手机来打发监考,找借口不参加或消极对待集体活动……)如此下去,必然导致走向平庸。日复一日下去,就会很危险。一高的质量在哪里?学生的出路在哪里?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又在何方?
新时代要求我们不能倦怠,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研不允许随意,时代要求我们应该每天都“换上一张新船票”,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师生的快乐之旅。
还有一种身退,那就是功成而德衰。高级职称一旦上去,或退居二线,或不再积极参与教科研、不愿意承担各种公开课。让我们来重温一下高级教师的岗位职责:主持或参加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有关专题科研等工作;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研究开发动态;研究与指导同本学科有关的新课程的开设与新教材的使用;主持或参加编写、审议教材、教学参考及其它教学辅导资料;指导本学科一、二、三级职称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担任培养青年教师工作……
高级教师是一种社会荣誉,也是一种个人价值肯定,切莫让高级职称成了一个分水岭,高级教师意味着有能力进一步研究教育教学并取得成果,有能力承担更重的责任。
(二)功者自傲,固步自封
通过自己的实力换来的荣誉与尊严,应该是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但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没有能人,只有团队,教育没有英雄,只有合作。
反省:曾经的业绩与荣耀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替现在,更不代表将来;每个人的理论与专业水平都是有“保鲜期”和“保质期”的,如果维持现状不变,就会腐化和退化。总有那么几个同志,一到我们召开研究教育教学会议时就请假,总有一些老师对别人的研究不屑一顾,埋头拨弄手机。一高的会议很少是务虚的,都是围绕教育教学而召开。
我们全体教职工要时常思考这个问题:我是谁?为了谁?
我是谁----引路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助手,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
为了谁----学生的“学”。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学习。教学就是教人,教学生,教学生学。
社会要求在变化,学生在变化,所有同志必须与时俱进,否则我们面临学生的选择就没有底气。
面对六选三模式,底气在哪里?六选三模式从体制上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每个学生选课,都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选择对自己将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学科,二是选择考理想大学所需要的学科,三是选择自己能取得高分学科。这样的选择一定会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某一个学科很弱,那么这个学科选择的学生人数一定不多,这个学科的教师就会过剩。将来有学生选我吗?
(三)程序无响应的听评课
你认真听课了吗?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听课是一种经常而广泛的常态化教研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研活动似乎一直是这样的——拿着一个本子、一支笔进教室听课,听课时往往是记一些教学环节,记一点教师的言行,记一点即兴感想。评课时想说就说一点,不想说就不说,一定要说时就拣好的说,且谨慎地用词,委婉地说出不足。至于记下的东西与说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变成了习以为常的工作内容,且经年不变,自身的专业发展必然会成影响,团队的发展也成问题,年轻教师更是难以成长。
“合作”而不是“合坐”。听课的过程,就是通过观、记,自然而然地开展自我反思,且与同行进行专业对话的过程。
听出智慧和方向。听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听”出授课者的智慧,“听”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听”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有助于把授课者的教学优点变为自身成长的驱动力,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以及增强自身的素质和魅力。
因此,我们要用谦虚的心态听课,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教学,用一种研究探讨的心态琢磨课堂,学习别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课堂,博采众长,提升认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四)重传授轻沟通的非人文理念
全县中小学师生关系满意度调查结果(见2018年远安县绿色教育质量问卷(学生卷)统计表),我校以83.47%居于倒数。1+N导师制在一高发源,推及全县,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做得不扎实。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学生跟着老师学,不仅仅是学知识,关键还要学做人处事。我们的工作态度、言行举止等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所付出的爱,到达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的心里驻足,融化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并产生影响和共鸣的时候,良好师生关系就形成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三、“令人羡慕”取决于政府还是社会还是我们自身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目标,相信所有老师都一定会因为这样的目标而倍受鼓舞,也一定会真切地感受到党中央对全体教师的真诚关怀和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想,“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绝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情,作为身在其中的教师们最应该思考的是: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我应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认为“收入高又安逸”的职业是令人羡慕的职业,那么,可以肯定地讲,世上永远没有这样的职业,这种愿望永远无法实现。对“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意见》是这样描述的:“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人人尽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在我看来,这不仅是党和政府对广大教师的一种承诺,而且还是对广大教师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愿望。党和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制度设计、加大教育投入等方式来兑现承诺,但是,作为教师个人能否获得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我”是否能够被人羡慕,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能力是否过硬、工作是否努力、业绩是否突出。
第二,欲人爱之必先自爱。悦人得先悦己,要想人爱之慕之敬之,必先好好经营自己,给自己和他人一个更优秀的你。“大国工匠”基本上都是工人身份 即使是单调、机械、重复的工作,也可以做得兴趣盎然,也可以精益求精做到极致,焊接工也成为大家,走向世界。
不坐享其成,不等待施舍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应当是富有责任感的建设者,而不是改革发展的旁观者。
四、我们的课堂目的是经营自身还是经营学生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效果由什么决定的呢?尽管生本课堂已经实行了多年,但我们仍然要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一)决定学习效果的内因是“学”还是“教”。
学生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对新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即自我建构的过程,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乃至于道德体系。所以,学生的自我建构是内因,教师的教在内的一切教育资源和活动是教育条件即外因。
所以,不“越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就是引导学生学、帮助学生学,而不是强迫学生学、代替学生学。教师应多从学生的视角去看问题,设计好课堂的学习流程。譬如,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怎样思考?他们已有的学习基础和新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在哪里?这种表达方式的奥妙,学生能体会吗?怎样的学习流程能提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时刻把握好自己是“引导者、帮助者”身份,学生的“课堂主角”。
(二)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是学生还是教师。
我们在时常教学中可以对比,讲得多的老师是不是成绩始终好。不愿意把时间交给学生,可能一节课下来,老师身心俱疲,但教学效果还是不尽人意。还是有些老师不自觉的走向了满堂灌,真的作用有限。灌,寸步难行;习,海阔天空!发动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把学生当做教学的最大资源才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捷径。
所以,守“底线”。学生没有开始学习,教学就不能开始。课堂教学应该如潺潺溪流,不为速度与激情,只是涓涓细流,从容而行。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若主角不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速度再快,看着再热闹,那也只是教师的课堂、部分学生的课堂、“伪学习”的课堂。教师的底线应是保证学生在学习。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留在课堂上,一旦发现游离者,要舍得停下来,敢于停下来,用教育智慧与教学艺术把学生“召回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讲还是导。
课堂一旦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就会生成许多教师没有预设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教师过度的讲,“同学”就变成了“同听”,没有合作交流,没有探究生成,课堂效果不会好起来,所以我们必须要由讲变成引导、激发、点拨、组织和服务。
问题驱动。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起点,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创设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创设激发兴趣与追求的问题,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并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趣、有效地解决知识。
学习是课堂的核心,课堂最终属于学生。
五、我们的生本理念走向了何方?是诗意还是远方?
随着生本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的课堂粗糙有余精致不足,目前我们的生本课堂存在以下八个比较突出的瓶颈:
1.预习课上的单一做题;2.导学案的静态、僵化、繁琐;
改进:一是我们的导学案应该是在新课程理念和“根本、简单、开放”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的学习路线图。导学案应该突出的是问题的创设、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分层训练的设计。
二是预习课不是学生自由课。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放任自流,不是袖手傍观,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之下,依据导学案所指明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通过个体的自学,去获取知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指导,适时检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予以纠正,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大可能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3.展示形式的单调;4.质疑的浅显和形式化;
对策:第一,只有教师的“放手”,才有学生的“创造”,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因学生的展示而焕发生命活力。第二,只有教师的“信任”,才有学生的“发挥”。展示即参与,展示即自信,展示即发表,展示即暴露,展示即勇敢,展示即担当。第三,只有老师的“鼓励”,才有学生的“自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讨论和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真正的自我”,学生有了快乐,有了自信,有了尊严,使学习变成一种自觉。
<!--[if !supportLists]-->5. <!--[endif]-->评价激励机制的淡化;
认识:评价是武器,评价是导向,评价是引领。教师及时的评价是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现状:只评价知识,不评价人,不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积极性。注重对个人的评价,忽视对小组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评价过于简单、不真诚,无法调动学生的热情。不注意对课前学生导学案预习情况的评价,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做得不到位或错误的地方不及时进行评价和纠正,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改正错误与不足,问题越来越多。教师不用心倾听、不追问,学生无法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师不对独学进行评价,进而影响对学、群学,甚至是展示的效果。单调、重复的语言和过多的掌声鼓励,造成学生“审美疲劳”。
策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做到多样化,如口头的、书面的、语言的、肢体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评价准确、适时、适度、适可,真正发挥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向、诊断、教育、强化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if !supportLists]-->6. <!--[endif]-->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足;
现状:一是不与时俱进,缺少实践热情,不积极去使用,导致个人技术水平低下。二是应景之作,即迫于被听课而作,所以课件平淡,互动缺失,是“做秀”的课件。
要求: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
形象的事物,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为一体,必然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堂富有吸引。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很多,当下我们基本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电子白板、能录制微视频用于教学。
7.四面板书、照板宣科代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生本异化;
误区:一是小组建立不等于小组建设。小组的目的是使组内成员形成良好的学习、合作、展示规范、习惯、礼仪等,进而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二是分组就是合作学习。建立了学习小组,但学生不会合作,更没有通过小组去完成合作任务。
改进: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科学理念。需要我们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或其他形式,围绕学习目标任务,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等问题。它的更高追求价值在于培养成员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
8.学生对生本课堂积久而成的木然和倦怠。
措施:一是思维“引”人。注重思维引导,用思维牵着学生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得知识,获得方法,有深度思维的课堂才是好课堂。否则就是蜻蜓点水,索然无味,学生自然了无兴趣。
二是精力“抓”人。作为教师课上必须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时刻关注课上每位学生的表现,要把学生注意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把学生逃逸的精力拽回来。
三是追问“逼”人。防止学生思维逃逸课堂,必须及时进行提问、追问等,形成适度紧张气氛,逼迫学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活动“迷”人。生“动”的课堂才生动,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课上必须让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
读书、学习、教学、研究,栖息在自己精神家园里,心不会累,梦不会远。要让自己心灵回归平静,要让自己不至于迷失,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追求和理想占据心灵。不飘摇,不浮躁,淡定从容,不亢不卑,平和自然。能努力改变昨天的自己,今天,你就是一个智者。能在逆境中不放弃,你就是一个勇者。读书、学习、教学、研究,栖息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即便是累了,梦也不会破。因为有梦,所以坚持。因为追求,所以前行。
上一篇:鸣凤论坛75期 做实导学案二次转型,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12-18 ]
下一篇:没有了!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