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征程新挑战
甘晓曦
2018年1月新发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作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指导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一线教师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新课标的几大特点及变化进行粗浅的解读。
一、凸显“立德树人”
新课标再次强调英语教学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发展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注重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就是通过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理念贯穿于新课标的始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新课标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四个要素的水平划分为三级,从意识到认知,从了解到感悟,从理解到运用,
逐级提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无论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还是学业考试、评价体系,都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导地位。
三、构建多元课程结构
为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需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将建构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且分别对应三级学业质量水平。其中必修课程6个学分,修完达到毕业要求。选择性必修课程8个学分,修完达到高考要求。选修课程6个学分,为学有余力或报考外语类院校以及有特殊发展需求的学生开设。
四、倡导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这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大主题语境下进行,即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深化对语言的理解,提高表达的效果,由此构成六要素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五、完善评价体系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水平二分别检测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结果,也分别是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依据。水平三用于检测选修课程的学习结果,作为其他相关考试测评的依据。基于英语学科素养的学业评价,是教、学、评相统一的评价体系,其目的是促进英语学习,改善英语教学,完善课程设计,监控学业质量,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六、具有“时代气息”和“中国味”的词汇变化
新课标带一个*为高中必修课程要求掌握的500个词,带两个*为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掌握的1000个词。考纲词汇由旧课标的3500个变为新课标的3000个。词汇虽有所减少,但新课标特别说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本词汇表的基础上选择增加200个词。”这说明新课标的3000个单词并不是旧课标的子集,而只能说说考纲词汇有增减、有替换、有“时代气息”和“中国味”。比如: 诚信(integrity)、 社会主义(socialism)、 儒教( Confucianism )、孔子(Confucius)、阴历(lunar)等都被新收录。这些新增词汇反映了即将出台的新教材文本的中国味道,体现了“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
总之,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文化、价值观导向突出,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如何面对新高考、新课标以及即将问世的新教材带来的诸多变化?
一、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新课标以“德育”为魂,旨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立体渗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我们在落实新课标、实施新课堂时应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和育人价值,在话题选材、课堂活动中弘扬正能量,帮助学生既要学习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又要培育中国情怀,既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又要拓展国际视野,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高一必修一Unit1 Friendship中,我们让学生讨论了成为一个好朋友所需要的品质,给在交友上遇到困难的Xiao Dong写了封建议信,引导学生在新学期新的环境中如何处理同学关系、正确交友。在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在了解了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及重要性后,我们针对新闻中的“汉语热”设计了讨论环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hinese Craze? 引导学生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树立学习目标:我们要学好英语,去更好地了解世界,更要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在Unit 3 Travel Journal的两篇课文话题是骑车环游湄公河,在学习后,我们让学生尝试去规划和朋友的十一假期旅行,包括目的地、交通方式、生活必需品、旅行路线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中秋节当天,我们也开展了“Mid-Autumn Festival”的话题讨论,让学生熟悉中秋节节日习俗的英语表达,并设计了给外国留学生Tom介绍中秋节、并邀请他共度中秋节的写作环节,让学生学习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二、以主题语境为依托,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是英语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语境,是培育和发展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依托,是引领教学目标制定和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
教师应关注单元主题语境,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内容,并制定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同时,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的语篇,设计一些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思维由低阶到高阶稳步发展,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习得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
比如,在Unit2的单元主题语境是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在知识点导学案中,我们改变了碎片化、脱离语境教授知识点的教学方式,通过课文原句、例句语篇的呈现,设计了“观察思考”“尝试运用”“巩固提升”等环节,帮助学生发现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规律、运用语言技能。在单元主题写作课上,我们设计了关于“给表弟Li Hua提如何学好英语的建议”的写作环节: Suppose (假设) your cousin Li Hua is having some difficulty in learning English, then write to him to give him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目的在于让学生能熟练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如make use of, have a good command of, gradually enrich vocabulary, speak fluent English,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better, make Chinese culture known to the world等,创造性地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以词汇语法为基础,借助多模态语篇,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词汇是砖瓦,语法是框架,要建造语言的高楼大厦,二者缺一不可。著名学者威尔金斯
说过: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只有夯实词汇基础,扩大词汇量,熟练掌握语法规则,才能提升阅读能力,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
新课标的词汇变化反应了新教材的语料变化,而令人困惑的是,我们现在仍然使用的是旧教材,那么如何来应对这“三新一旧”的尴尬局面。首先,我们要利用好现有的教材。虽然词汇有变化,但语法不会变。我们应借助现有教材语篇,帮助学生夯实词汇基础,构建语法知识体系,掌握好各项语法内容。同时,我们还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将新增词汇输入给学生。比如,旧课标词汇表示“处理,解决”含义的词有deal with, settle, solve,新课标增加了tackle一词,我们可以在导学案的例句语篇中植入这一新词,让学生先熟悉,并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反复复现,帮助学生掌握该词。我们的词汇教学也必须放在一个主题下进行,不能无厘头地扔给学生一个短语或是一个例句。词、句、篇和主题必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新课标词汇附录表中还特别说明对于由构词法而衍生的派生词并未收录,这说明派生词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在词汇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关注单词词性、构词法、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熟词新意等,并引导学生做好高频词汇及其衍生词的归纳整理,如:satisfy, satisfied, unsatisfied, satisfying, satisfactory, satisfaction。
我们还要督促学生在多模态语篇阅读中巩固词汇和语法,提升语用能力。通过海量阅读,使大量词汇和句法反复再现,同时使英语学习的触角从语言交际延伸到英语文学和英语文化。另外,如果学生能对在多模态语篇中看到、听到、读到的好词靓句进行摘录整理,并利用零碎时间进行诵读,反复复习巩固,日积月累,一定会受益匪浅。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
在新课标的英语课程内容中,语言技能除了听、说、读、写之外,又增加了看(viewing)。“viewing”这一技能指的是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文字、图形、表格、图片、动画、符号、海报、新闻、漫画、录音、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外,还要观察、思考并理解这些多模态语篇中的画面、图像、声音、符号、色彩等非文字资源所传达的意义。这种技能在新媒体时代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不仅提供了多模态的资源和平台,还给我们提供了跨时空的语言学习机会。所以,教师因努力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可以利用海量的视频音频学习资源,如名师课堂实录、TED课程、网易公开课、番茄英语APP、薄荷阅读APP、China Daily APP、百词斩APP等,既帮助学生拓宽了英语学习渠道,多方式地完成听、说、读、看、写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利用多模态资源,开好英语校本课程(英美影视欣赏、English on the way),让那些对英语有浓厚兴趣、想在听、说方面有所突破的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五、以多元评价体系为依据,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检测教学目标服务,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评价活动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比如在Unit1 Friendship学习结束后,学生可以针对核心素养的四要素做自我反思,进行如下评价:“本单元的词汇是否已记牢?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语法规则是否知晓?建议性的写作模式、过渡词和常用句式是否已掌握?我是一个真正的好朋友吗?怎样正确交友?课上是否有跟不上老师上课进度的情况?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调整?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是否积极主动?和其他同学相比我的作文优点和不足之处有哪些?还需做哪些努力?”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验进步和成功,同时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调整学习策略,以此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除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如:提问、展示、对话、讨论、微写作、制作思维导图等,监控和评价学生是否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是否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表达自己有理有据的观点,是否表现出一定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反馈,教师的评价要具体,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而不是简单的”good”、”well done”. 对于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反馈,教师不宜过早给予评价,而要在肯定学生努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反思纠错的机会,并适时给予帮助,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学功能。同时,教师还要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行为,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真正达到教、学、评的有效统一。
六、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的核心素养---教育情怀和教育能力。教育情怀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朽木逢春。教学中我们要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英语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one has learned in school.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一生。
教育能力就是教师的学科底蕴和教学艺术。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要多读书,多学习,多研究,多反思,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创新教学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底蕴和文化素养。一个热爱学习、学识渊博的老师才会成为受学生敬爱的老师。教师还要掌握教学艺术,要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善于反思、善于创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亮起来。
新高考已然来临。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如果说课程是设计图纸,课堂则是施工过程;高中英语新课标已为我们的教学描绘了蓝图,每一位英语教师应时刻怀揣质量意识,把握好施教的每一道工序,不断学习,主动出击,迎接挑战,如此方能绘就新时代里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职业画卷。
上一篇:鸣凤论坛74期:零距离感受生本教育的温度[ 11-02 ]
下一篇:没有了!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