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和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一点四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构建地理元素德育体系、言传身教、弘扬正能量、落实立德树人。
1、挖掘地理教材的德育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个体看待客观事物及评价自己重要性或社会意义所依据的观念系统。观念是不可以强加给学生的,也不是通过空洞的说教就可以让学生接受的。因此在现代地理课程要将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把中小学地理课程和教材从纯地理学科的框架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懂技术又了解社会,既热爱地理科学又能参与改造环境决策的人才,有助于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
2、利用目标导向,润物细无声
教学目标能导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有立德树人的目标意识,并充分挖掘地理课程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有机融入三维教学目标中,还应把立德树人目标放在三维目标的核心位置。例如:在地理课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和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观念;引导学生认识祖国、认识世界,了解乡情、国情、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有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
地理教师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所以地理教师要不断修炼和提升自己,努力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二、打造生本课堂,建构依法治国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依法治国与创新能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主要内容。
1、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其渗透到德育课程及学科教育之中,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等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做好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的教学;在教师的言行中渗透基础道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爱国、诚信、敬业、和谐等优秀品质。
2、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问题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揭示,知识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规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学法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如:给学生创设观察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图表、演示、板书的观察去发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自己去探究其中的规律关系;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多在小组内、班上与同学、老师一起互评互议,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登台讲解等,以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3、要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要符合知识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千篇一律选择某种固定的教学方式,更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别人的教学方式。提倡那些依照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陈述性、事实性的知识应用,建议通过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要图文结合并运用教具(地球运行仪、挂图等),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完成。
4、挖掘教材元素,培育学生能力。如: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和“可持续发展”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利用“工业区位条件在各种工业布局及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培育学生演绎推理能力;利用“地理现象成因分析”培育学生溯源推理能力;利用“地理活动课”培育学生观察力和实践力。
5、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涉猎法律法规,培养学生依法治国的意识。
三、以校本为纲,以活动为载体,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组织教师编写与地理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校本教材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 、 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所以说从某种程度来说传统文化都与地理息息相关,弘扬传统文化既是传承也是创新。
用2-3年的时间编写地理优秀传统文化校本系列教材。主题包含民俗、民居、民族服装、传统节日、24节气等,主要内容优秀传统文化的由来、历史与现实意义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结合远安本土文化编写。
2、通过活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 具有广阔的外延,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走出地理课堂, 利用互联网搜集或社会实践调查, 发掘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与地方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教师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相关的报告、讲座、参观或旅游, 注意寻找切入点, 针对一些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 激励他们大胆阐释自己的观点, 甚至提出有价值的创见; 还可以组织学生竞赛、社团宣传活动等, 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究中, 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探索精神, 从而转化为一种文化能力和人生智慧。
3、利用生本课堂,搭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平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出现于地理教学中, 往往是作为一些支撑知识用来论证和说明问题的. 教师要深入探讨、精心设计, 采用灵活的方法以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教学时限内既不喧宾夺主, 又能生动而鲜明地突出地理知识点, 同时起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之目的. 对于人文色彩浓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例如, 居住文化的地域性, 教师可以准备图片资料,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东北平原地区的口袋房、内蒙草原地区的帐幕(如蒙古毡包) 、华北地区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洞穴(如延安窑洞) 以及岭南地区的干阑(如吊脚楼) 等,从中体会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关于风俗民情, 诸如民族服饰文化,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民族服装实物展示或让学生穿戴好模拟表演, 使教学更生动, 在活跃的气氛中理解各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性格。
上一篇:鸣凤论坛68期:一点四面在地理高考中的体现[ 03-19 ]
下一篇:没有了!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