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做个调查,可能没有多少老师能说出最近看了什么教育专著、经典名著,可能没有多少老师能如数家珍般地说出对自己影响深刻的十本书的名字,可能没有多少老师能说出自己爱看什么教育类报刊……因为许多人根本没有看或认为不必看又或者根本没有时间看。 有多少老师从师范毕业后就和教科书外的书籍永远说了再见?有多少老师连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都数年只用同一本甚至连版本已发生变化都不清楚?有多少老师对本学科的知识有疑问除了与同事商讨外,再不会从别的途径如查阅工具书、跑图书馆、上网搜索等来解决? 于是,许多教师不看教育经典如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也不看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教语文的不看文学名著,不知道最新的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得主是谁以及其作品怎样,甚至缺乏文学鉴赏的起码常识;教理科的不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历史渊源、学生知识层次现状,便照本宣科;教英语的不了解英语国家的基本文明史、发展史、风俗习惯;当班主任、副班主任的不翻看有关班主任工作方法、技巧的专著或文章,更不翻看孩子们爱看的书或杂志以促进对他们的了解,只知己不知彼的结果就是班主任工作往往如老鼠拉龟般地无从下手或常常费力不讨好。 于是,翻翻《读者》,看看《家庭》,就已经算是有阅读习惯的;琢磨琢磨教参就已经算是努力钻研教学的;案头有一本两本工具书的就已经算是认真负责的……有的老师八小时之内总抱怨学生不对、待遇不好,八小时之外就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学生,充斥耳边的是电视剧对话、麻将牌哗啦。他们一年中难得有主动研究教育教学的“空闲”,反而讥诮潜心教育、大量阅读的老师“你图的是什么”,至于自己掏钱订阅教育杂志报刊的老师更被他们视为不可思议。 阅读,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养其根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非阅读不能使教师充盈自己的思想。假如教师自己不阅读,自身的阅读素养不提高,却要求学生进步,那么我们可曾想过,当学生大踏步前行的时候,不阅读的老师如何能丰富自己的心灵,如何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如何能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他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但愿这能成为所有为师者的教育真谛。 没有或几乎没有阅读,使许多教师的思想没有深度或者干脆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世界局势的变化如何他固然不了解,若问他自己的学生思想状态、学习行为如何他也无法跳出表面看到其根本所在。而对于教育领域的诸多变化,他们就只能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刚刚提出素质教育,大江南北就一片回应之声,许多学校立马素质教育成功并写出了经验总结;新课程标准刚刚实施,长城内外便群情激昂,许多教师发文发言声讨旧大纲如阶级敌人一无是处;刚刚提倡以人为本倡导激励赏识,神州大地即喝彩声声,公开课观摩课比武课作秀课上,赞美的话天花乱坠、表扬的掌声如春潮在涌……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而真正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反可能养在深闺人未识。 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教育的激情,导致许多老师已经遗忘了书写:书自己的教育思想,写自己的教育行为。教理科的固然懒于总结教学经验教训,教英语的可能早已疏于汉语文章的写作,就连教语文的也鲜有将自己的文字如教育随笔、人生感悟等变成铅字的,至于迫不得已、一定要写、关乎奖金发放的年终总结与学期计划都恨不得照抄照搬,最好是电脑上复制、剪切、移动就大功告成。 而不通过写作来梳理思维,又进一步造成了思维的懒惰与混乱。在教师自己没有思想的情况下,课又如何能上得精彩、上得活泼生动、上得学生欲罢不能?惟有照本宣科罢了,惟有死水一潭罢了,惟有味如嚼蜡罢了。而又偏偏是上出这样课的老师,经常说学生笨、学生懒、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思考。虽然我们的工资收入还不高,我们的劳动强度要比其他许多行业大,但我们也没有理由因此而出现职业懈怠,使我们的职业生命萎缩。
上一篇:从迷茫彷徨中走出[ 10-11 ]
下一篇:成长源于思考[ 12-13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