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懂得为什么要读书,却偏要压着他读书;懂得了为什么要读书,却基本上不去读书。这就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令人疑惑的中国人的读书方式。
读书的道理讲好讲,然而当今读书的声音并不见得有多响亮,厌读厌学者不乏其人,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就读而言,辛苦的是孩子,轻松的是大人。孩子时期是又苦又累地读书学习。孩子还没有出生就胎教了,听音乐,妈妈去念唐诗,从零岁教育开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稍微大一点,被大人压迫着唱歌,背诗,背单词。父母牵着孩子到处跑,这里学钢琴,那里绘画。再大一点被老师推着走,没完没了的作业,初中高中两大战役,夜以继日,度日如年,不堪回首。一旦考取大学,很多的学生就开始六十分万岁,自我解放。一旦大学毕业,毕业的本本到手,手中的书本就离手,那就很少或者基本不看书了。
不懂得为什么要读书,却偏要压着他读书。懂得了为什么要读书,却基本上不去读书。这就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令人疑惑的中国人的读书方式。联合国有一个调查,各国人读书的习惯以色列是最高的,平均每人每年读46本。犹太人能为这个世界贡献出这么多巨子,酷爱读书肯定是缘由之一。据统计,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全球之冠。这个仅有五百万人口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一百多万人。以色列的书刊价格非常昂贵,每份报纸售价六美元,订一份报纸每月需要一百多美元,而普通以色列人对订阅报刊却十分慷慨大方,每家每年都要订阅好几份报刊。这么一个崇尚读书坚持不懈学习的民族,没有理由得不到丰厚的回报。
中国人读书的情况如何呢?平均每人每年0.41本,与以色列相差一百多倍。在西方地铁中、花园里人们读书是很普遍的现象。在西方卖书,几十万本、几百万本,才是畅销书。在中国现在能够印到一两万册的很有可能就要被称为畅销书了。而且这些书基本上是一些哗众取宠的少有价值的书。
为什么在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不愿意读书呢?是因为从小读书读怕了,读厌了。孩子一生下来,就要面对那么大的读书压力,使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读书是一个苦差事。好好学,考一个好中学才行。孩子考上好高中,好好学,考一个好大学才行。他们不是自愿的学习,而是被动的,是痛苦的学习,他们谁不想尽快脱离读书这个苦海。终于在苦海里熬出了头,大学毕业以后,如释重负,再也没有作业了,再也不用考试,高兴得不得了。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很简单,让学生喜欢至少是不讨厌读书就是很好的教育,否则正好相反。因为读书本来是一辈子的事情,而我们却用极端的读书方式使孩子败了读书的胃口,使读书变成了人生一阵子的事情,这种读书方式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中国教育报》2006年2月23日第8版 |
点击数: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