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软件2018|ManBeTx最新动态|ManBeTx移动版

(新华社发)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没有任何一种经济模式能够像数字经济一样,在短时间内爆发式增长,并深刻影响和重构世界经济。关于是否有收到其他球队针对桑切斯和厄齐尔的报价……没有,没有人与我们联系。其中,Netflix第四季度总流播放服务营收为31.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3.51亿美元增长42.6%。DVD.com一般会给哪些在特定时期内租赁光盘数量最少的客户更高的优先级,其理由是他们支付的DVD服务费一样但是使用比其他订户少,所以应该享受更高优先级拿到想要的光盘。

诗化:语文回归的应有情怀

作者:未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年09月13日
 
诗化:语文回归的 应有情怀
◇周益民 执教 康希福 成尚荣 评析
编者按:很多见过周益民老师的人都说:真年轻,真精神。很多听过益民(交往中总习惯这样直呼其名)的课的人都说:真有激情,真有诗意。很多读过益民文章的人都说:角度真好,文字真美。从《关于〈白鹭〉一课的教学和研究》(刊发于《小学青年教师》2003年第5期),到《诗化:语文回归的应有情怀》,益民一路走来,潇洒地对我们说:风景这边独好。从2000年的扶贫讲学开始,《小学青年教师》就和这位年轻的执著的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晃数年,益民的诗化教学探索已小有成就。本专辑主要涉及他的阅读课教学、课外阅读,有他的教学探索及反思,有他与全国知名教研员的对话,更有专家学者对他的课堂教学的意见与看法。希望其教学特色及风格能给我们一线教师一些启迪。
理想速写
由一则课例谈起
任何一种教学追求,其逻辑起点都应该建立在对儿童的认识上。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缪斯性存在,儿童文化是缪斯性文化。这种缪斯性文化主要表现为充满旺盛的想像力,具有诚挚的情感,怀着艺术化的生活态度。儿童个体初始阶段的语言是非符号、非逻辑的,因而有人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诗化语文倡导的理念正好和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相吻合,或者说,儿童所具有的这种文化特质正是诗化语文存在的意义。
苏教版第9册《天鹅的故事》一课其实是个急就篇,是我用大半天时间准备的一堂参赛课,但也基本体现了我的“诗化”追求。我很喜欢这篇课文,从文字到内容。一开始,我并未急于进入教程的设计,而是一遍遍地诵读文本,我要用自己的视听唤起内心的视象。一种无言的感动,一种无声的力量,一个无尽的启迪,我终于感触到了整个故事的内在呼吸节奏。
你听,这“克噜———克哩———克哩”的声音何尝不是天鹅的语言?我似乎听懂了这阵阵鸣叫中包含着的丰富内蕴。天鹅在呼唤,在抗争,在欢呼,这是力的交响,这是情的合唱。从冰天雪地的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从白桦林的树巅上,飘来了动人的歌声,那是圣洁的天籁之音。我也看到了,一只只天鹅正上下翻飞,前赴后继,凝聚成永恒的雕塑。在“语”和“艺”构成的时空里,我沉醉,我敬畏,我豁然。接着我惟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引导孩子们触摸、聆听的过程同频于文本自身的呼吸,也就是如何营造一种诗性的语境。
曾几何时,我们是如此崇拜理性主义、技术主义,把一个个立体的人推向了“单向度”的悬崖。这实在是反童年生态的行为。所谓儿童期,如卢梭所说,就是理性的睡眠。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准备着如何将课堂变得绚烂缤纷。相反,我很不喜欢用多媒体,如彭刚所言,那是“对语言的不自信”。老舍说:“真正好看的人是不会乱穿衣服的。”朴素,是优雅的灵魂,也才是“诗”的质地。
我特别着力的是课堂上学生的诵读。表面上是声音的波峰浪谷,实质上是心灵的扬帆远航。我一直以为,“声音图画”应该成为课堂最精美的华章。我首先抓住文本的不确定性与空白点,即作品的“召唤结构”,通过角色体验,揭示老天鹅的内心情怀。这一设计其实蕴涵着我对“诗”“思”关系即“诗性智慧”的认识。随即将课文相应语言采用诗的分行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一遍遍诵读。接着根据文学语言具有隐喻性的特点,启发学生联系语境体会文中天鹅叫声的不同含义,并组织声音模拟,达成“言”与“意”的统一。我期望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师生都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阅读者、解释者,而就是作品的一个作者,就是文本的一个角色。
我也用了音乐,是切切实实的纯粹的俄罗斯声乐。当一次次诵读描写老天鹅勇破冰层的文字之后,我设想在雄浑的低声部衬托下,从空旷而又高远的山巅,传来飘逸动情的女高音领唱。我相信,在那一刹那,在我和孩子们被一种异域风情包围的同时,会有一种感动流进心田,那是另一种深刻的“对话”。
还有画面。我没有采用通常的静止画面这一形式,而是组织学生一同贴画,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再现当时的场景。“画为不语诗”,儿童生活在一个“现实”与“非现实”并存的世界中,当目视画面驱遣想像的时候,他们就会恍若置身彼时彼景,获得“身心一元”的体悟。
就这样,艺术为语言拓宽了空间,让通往儿童心灵的道路更为开阔。
有位学者评价我的语文教学理想充满古典情怀与宗教色彩,我很感动于这样的价值判断,但同时又实在无法明晓这到底是自发的产物还是自觉的诉求。我喜欢被文字打动的感觉,因此真诚地希望孩子们也能获得这样的体验,以此获得生命力量的不断壮大。
这就是我所追求的诗化语文。那是我心中的小树林,有些遥远,有些朦胧,有些青涩,但那儿总传来盼我归去的声声呼唤。
课堂现场
《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断
师:老天鹅是怎样破冰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5自然段。先轻声读读,再默读,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
(学生自读)
师:看得出,同学们读得都非常投入。这样吧,我们试着来讲一讲当时的情景,可以一边讲一边打手势,练习完后可以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练习后指名两人讲述。教师提示学生要演示出天鹅的“腾空而起”和“重重地扑打”,表现出力度)
师:同学们都已经看清楚了老天鹅的举动,那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老天鹅这一系列的行动吗?
(出示填空:老天鹅真〓〓〓,你看它〓〓〓)
生:老天鹅真勇敢啊,你看它不顾自己的疼痛用力扑打着厚厚的冰面。
生:老天鹅真有智慧,你看它先腾空而起,这样下落的冲力会更大。
师:是呀,下落的冲力越大,它的身体就……现在你又有了什么体会?
生:老天鹅真有牺牲精神啊,你看它为了大家,心甘情愿忍受剧痛奋力破冰。
师:同学们知道那冰层有多厚吗?据有关资料介绍,冬天,贝加尔湖的冰层一般有约1米厚。比画比画,大概有多厚?(学生比画,感叹)现在是早春时节,我们设想冰层是冬天的一半,那会有多厚?(学生比画)现在,你还想说什么?
生:老天鹅要忍受多大的疼痛啊!真是难以想像。
生:看来老天鹅是作好了牺牲的准备。
师:同学们读懂了老天鹅的行动,然而你们可明白它的心、它的情?就请同学来做一回它的代言人吧。
师:老天鹅啊老天鹅,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
生:没有关系,为了大伙儿的生存,我愿意。
生:我看到了,如果这白羽、血迹能够换来大家的食物,我心甘情愿。
师:老天鹅啊老天鹅,你像石头似的扑打冰面,难道你真是钢铁之躯,就不怕那钻心的疼痛、刺骨的寒冷?
生:我像石头是因为我攒足了劲,要竭尽全力。我很疼,但我愿意!
生:不,我也知道疼痛和寒冷,但是为了我们的集体,我必须这么做!
生:我心里只有破冰的念头,疼痛和寒冷已经顾不上了。
师:老天鹅啊老天鹅,以你的声望,完全可以命令年轻天鹅行动,何苦要忍受这般苦痛?
生:你错了,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号召大家投入战斗。
生:正因为我德高望重,才更要做个榜样!
师:此时,老天鹅还仅仅是在同那冰面作斗争吗?
生:它是在同命运抗争。
师:是的,这是一首命运交响曲。如果说老天鹅的行动是一首诗,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壮丽的篇章;如果说老天鹅的心声是一支歌,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旋律。我们聆听,我们感悟,每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出示分行排列的课文片断)
老天鹅
腾空而起
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
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请你们想着画面各自朗读。(学生自读后指名一学生读)冰面没有破,怎么办?(一学生读)冰面还是没有破,再用力!(该生再读)冰面已经被震得颤动起来了,继续!(该生继续读)一齐来感受这动人的情景!
(教师在原先出示的文字最后加上“一次/两次/三次……”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之后,俄罗斯合唱歌曲《俄罗斯上空的天鹅》响起,全场肃然)
师:动人的故事还在继续———(教师有感情地诵读第6自然段)我们用心想像当时的情景,耳畔是否回旋着各种声音?那是什么声音?
(学生默读,体会)
生:有天鹅扑打冰面的嘭嘭声。
生:有冰层裂开的嚓嚓声。
师:请你读一读课文中描写这一声音的句子。
(学生读)
生:有天鹅的呼吸声。
生:有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 ———克哩”。
师:(出示:“克噜———克哩———克哩”)这一自然段中直接描写这声音的只有一处地方,但是我们想像当时的情景,是否真的就只有这一处呢?读读,想想。
(学生默读,体会)
生:天鹅们看到老天鹅奋不顾身地破冰,一开始呆住了,接着就小声议论起来,好像在说:“我们也一块儿破吧!”
师:按照这个意思,请你学一学它们的叫声。
生:(轻声地)“克噜———克哩———克哩”“克噜———克哩———克哩”……
生:我觉得天鹅们在破冰的过程中会相互鼓励。
生:我觉得天鹅们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水面慢慢扩大,心里感到很兴奋,发出欢快的叫声。
生:我觉得老天鹅看到年轻天鹅们一起努力破冰时,发出了欣慰的笑声。它在说:“孩子们,好样的!”
师:这些声音汇成了一首动听的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出示:这是一首 之歌)
生:这是一首团结之歌。
生:这是一首奋斗之歌。
生:这是一首赞美之歌。
生:这是一首感谢之歌。
师:感谢之歌?感谢谁?
生:感谢老天鹅,是它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生:感谢命运,命运让它们经受了一次考验。
师:深刻的理解,真切的感受!确实,这声音弥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声音在贝加尔湖上空此起彼伏。来,我们一起重现当时的情景!(师生合作贴图展现群鹅破冰情景)湖面上传来了阵阵叫声,那是它们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教师指挥学生分排读“克噜———克哩———克哩”,达成此起彼伏的效果。引读)兄弟们啊———
生:(齐)加油!
师:齐心干啊———
生:(齐)加油!
师:“克噜———克哩———克哩”,在那广袤的俄罗斯天空,在那遥远的贝加尔湖畔,阵阵天鹅的歌声久久回旋,不断传来,一直传向远方,传到今天。(意味深长地)这就是天鹅的故事。
课间回声
诗性的语言 诗意的流露
康希福(山东德州德城区教委):要谈诗化语文的教学,我想,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诗意。诗意就是依靠情感和想像来营造一种情调,一种浪漫的氛围,是作为主体的人对美学的一种追求的状态。诗化教学则是一种文化和文学气息特别浓厚的通过独特的生机、鲜活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意蕴,是语言和人栖居的世界两者关系美学追求的状态。诗化不是一种狭隘的诗意化。诗化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是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以情与景的交融互渗为表现,达到一种“入境”“妙悟”“升华”的主体情态。
课堂教学中,除了文本所形成的意境,还包括教师语言所营造的意境。教师含蓄、感性的诗性语言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撞击,使学生跟随语言进入意境,对隐含在文本里的历史、文化、艺术、生命、情感等产生深刻的体验。这个过程对主体来说,就是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华和美化。
下面我想就诗性语言的运用,谈谈周益民老师这一课的教学:
诗性语言启发心灵。教学片断的第一部分,教师让学生一遍遍诵读,随即通过演示和填空这两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形式,唤醒学生对于老天鹅的悲悯情怀。有人说:“教育不在于给予什么,在于打开,就像诗,给我们第三只眼。”诗性的语言一旦嵌入孩子的心灵,唤起他们对于美好感情的向往,就能够引领孩子进入文本所反映的情境,孩子就能与文本融为一体,进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新的体验。教学中教师所提到的冰层的厚度,我的理解不仅是一种常识介绍,更深的用意在于把厚度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对比,使实际经验和文本信息交互作用,通过想像,创设情境,增强对老天鹅精神内涵的领会。
诗性语言营造语境。学生初步领会之后,教师又启发学生做老天鹅的代言人。教师富有感召力的诗性语言,使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从内心发出了对老天鹅行动的惊叹。教学中教师连续运用“如果说……那么……”“我们聆听,我们感悟”的句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老天鹅行为内涵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使得老天鹅的形象更加丰满。课文片断分行排列,像一首简短的小诗,更让学生触摸到了老天鹅的精神力量。学生心灵的震颤与教师营造的语境融合,由景及情,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感情齐读把这种体验宣泄得淋漓尽致。音乐的适时响起,使得教师、学生和文本“天人合一”,形成了一个美妙的语境“场”。
诗性语言升华心灵。音乐和文本很多时候是相通的,音乐是语言的另一种形式,它有时甚至能超越文本的负载,因此恰当的音乐能引发人的共鸣。第6自然段的教学中,天鹅的叫声被教师描述性的诗性语言,谱写成了对真、善、美,对生、死、爱等更为纯粹而本质的歌唱;阐述了最本质、最具形而上意义的生命体验,也是对人类、对自然的一种惟美追求的颂歌。看到此,我们的内心不由得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向上的、昂扬的斗志。教师把文本的信息个性化、情感化,用诗性的力量使孩子的心灵得到了升华,陶冶了情操。我想,每一个听课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里会永久地记住广袤的俄罗斯天空,在那遥远的贝加尔湖畔,“克噜———克哩———克哩”这天鹅的叫声。
学者评点
诗化语文与语文教学的审美化
成尚荣(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周益民老师是一位值得我们关注的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
周老师的教学常常有无法预约的精彩,这种精彩是在他深刻的思考和较为丰厚的文化底蕴中生成的,因而实际上又是可以预约的。周老师的教学有自己的追求,这种追求是自觉的,因为他常常处在读书、思考、研究、实验的状态。近几年来,他在研究和探索诗化语文,我们也在预约着他研究的成功和精彩。
诗化语文,就是让语文向审美回归,正如周老师所说,这是语文回归的应有情怀。
审美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众所周知,认识也是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但审美与认识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是:审美趋向于消弭主客体之间的对立,要么趋同,即“审美主体将自己的生命投注到客体里,它是对自我的肯定和欣赏”,亦即“移情”;要么物我两忘,亦即超越具体的自我,并摒弃审美客体的具体形象,而将审美客体的“具象中所蕴藏的理念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来”,亦即抽象。所以,诗化语文是引领儿童用审美的方式去反映、确认和把握世界,而非单纯地用认识的方法去把握世界。其主要特征是:
1.诗化语文让教室里的儿童走进文本中人物的心灵世界,让两种生命息息相通。《天鹅的故事》中,周老师在指导学生读了文本,引导学生述说体会后,让学生来做一回老天鹅,亲历老天鹅破冰的过程及其体验。此时,学生已经把自己的心投射到老天鹅上,和老天鹅融为一体,已不是教室里的儿童,而是文本中的老天鹅了。这样,学生才真正体验到老天鹅的行动是一首诗,老天鹅的心声是一首歌。学生的那种聆听、感悟才是入情的、真情的、深情的,也才真正受到感染和教育。诗化语文十分注意情境的创设和“进入”的铺垫。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旁白式的点拨,对学生的心灵和智慧进行挑战:“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难道你真是钢铁之躯,就不怕那钻心的疼痛、刺骨的寒冷?”“何苦要忍受这般苦痛?”层层推进,引向深度的思维。这是一种对话。此时的对话已不是师生的对话,而是消弭了审美主体(教师、学生)客体(老天鹅)间的对立后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挑战。正如他自己所言:“师生都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阅读者、解释者,而就是作品的一个作者,就是文本的一个角色。”这样,教学具有诗一般的激情和浪漫,又具有史诗般的崇高境界。这是诗化的。
2.审美教育引领学生把握的是作品的特殊的表达方式,因而是个性的,同时也是感性的。诗化语文正是遵循审美教育的要义,注重个性的表达和对感性的把握。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习惯且满足于对文章的共性把握以及理念的揭示,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笼统理解、泛泛而论的状态,止于主题思想、人物精神条条的记忆背诵,语文教学枯燥乏味,无血肉,无情感,无想像探究的空间,亦无深度的体验。诗化语文力图克服这一弊端,从共性走向个性,从理性走向感性,因而教学中人物的呈现、事件的展开更具体,更形象,也就更具情感性,更有感染力。《天鹅的故事》教学,抓住天鹅破冰的声音,比如扑打冰面的嘭嘭声、冰层裂开的嚓嚓声、天鹅“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让学生反复吟诵,并学着天鹅身临其境地去呼叫,极具感性,极具个性。诗化语文实际上是通过各种手段描绘形象化的意境,营造一种整体意蕴,进而逐步提升到中国古代审美教育的境界,即文与质的统一、形与神的结合、刚与柔的和谐、动与静的协调,使形象活跃在学生的朗读中,情感激越在学生的想像中,理念闪现在生动鲜活的感悟中。从某种角度看,语文诗化应该是审美教育的形象化和情感化。
3.诗化语文中的审美交流是用艺术手段来表征的。诗化语文常常是艺术地展开教学过程。“老天鹅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陈述句,周老师将其分行排列,使之成为一首短诗。这是对课文表达方式的艺术化改造。有时候,陈述方式的诗化表达,会获得一种无法预料的力量和效果。你看,分行后的文字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似乎获得了生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字都铮铮有声,每一行都像鼓槌敲打着人们的心灵,老天鹅的一举一动、所想所说都活了起来。在呈现和展开的方式上,《天鹅的故事》的教学还运用了音乐。在学生的朗读声中,俄罗斯合唱歌曲《俄罗斯上空的天鹅》响起来了,此时的合唱已不是歌唱者在唱,而是学生的心灵在歌唱。此外,还有画面。总之,诗化语文并不是使语文变成诗,但是少不了诗性的表达和诗意的营造;诗化语文不是艺术表演,但少不了用艺术手段交流和对话。正是在以艺术为表征的交流和对话中,语文诗化了,语文教育审美化了。正如周老师在《理想速写》中所言:“艺术为语言拓宽了空间,让通往儿童心灵的道路更为开阔。”
诗化语文仍在研究和探索过程中,既需要逐步搞清诗化语文是什么,又需要提醒大家诗化语文不是什么,或者不应该怎么做。
诗化语文不是语文的诗歌化,这是显而易见的。
诗化是不是诗意化?关键看怎么理解诗意。如果我们把诗意理解为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境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在氛围与意境中,那么,我以为诗化正是诗意化,诗意化既是诗化的内涵,也是诗化语文追求的境界。但是,如果把诗意理解为语言的华丽、情境的趣味生动,追求诗一般的浪漫和情调,那么,对诗化语文的理解就偏狭了、简单化了,而且语文教学势必华而不实。显然这不是诗化语文的主旨。
与此相关,诗化语文也不是简单地运用艺术手段进行教学,也不是语文教学的艺术化。诚如前述,审美教育需要以艺术为交流的表征,但艺术手段和方法只是“表征”,只能是手段,只能是形式。倘若诗化语文是语文教学的艺术化,那就可能不是语文了。而且艺术手段的运用,也不是“将课堂变得绚烂缤纷”,“朴素,是优雅的灵魂,也才是‘诗’的质地”。周老师的观点是可取的,也是可贵的。
我特别想说的是,诗化应是空灵化,而不应是虚空化。诗化很容易使语文虚无缥缈、空洞随意,因而无从把握。这是最为大家所争议的,也是我们所担忧的。雨果在论述诗与艺术美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通过真实充分地写出伟大,通过伟大充分地写出真实,这就是戏剧诗人的目的。伟大和真实这两个词包括了一切。真实包括着道德,伟大包括着美。”诗要引导人们向着高尚伟大迈进,但诗是真实生活的映照。诗,有翅膀,也应有脚跟,其脚跟不能离开大地。我以为,诗化语文必须思考和把握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诗化要观照人文性,同样也要落实工具性。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中生成的才是真正的语文,也才是真正的诗化语文,否则就是虚化语文、空化语文,可能是非语文。我注意到周老师教学现场的一个细节,即填空练习:“老天鹅真〓〓,你看它〓〓。”这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拓展,也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诗化语文并不忽视语文的本体和本位,相反,十分重视语言文字,重视语言文字训练的落实。所以,诗化语文不应是工具性的淡化,更不是工具性的淡出。诗化的意蕴要落实在语境和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这是我们对诗化语文的理解,也是对诗化语文的真诚提醒。
总之,诗化语文显示出一种精神探求的力度。周老师说:“向往美好,渴盼温情,恋慕感动,应该是人性恒远的追求,也应该是语文的应有之义吧。”诗化语文力图从审美的角度,用道德理想来引领学生提升生活的意义,升华高尚的情感,进行精神建构,健全学生人格。从《天鹅的故事》的教学现场看,这种思想非常鲜明。老天鹅那种为了别人、为了集体,甘愿忍受疼痛和伤害的奋斗精神、献身精神,在朗读中、对话中、想像中,在音乐声中、画面里,栩栩如生,感染着学生,也感染着所有的人。语文教学不管怎么改,学生思想的引领、情操的陶冶、精神的培育都是不能丢弃的。可喜的是诗化语文正是有这种执着的追求,而这种精神上的培育在“诗意”中一点一滴渗透,随机、自然、真实、有效。
诗化语文引领和帮助儿童用审美的方式把握语文、把握世界,其价值不可低估。Z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相关信息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陆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