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自97年改革以来,我校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地能体现“五主意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创新为主旨)、情景教学、探究教学”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但从学校组织的公开课展示、各级优质课竞赛获奖情况和上级督导评估检查结果来看,我校课堂教学的整体优秀率低,传统的“讲解---接受” 和“示范---模仿”课堂教学方式仍占有很大的比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难于体现和落实。同时对2003-2004年度上学期学生评教中的第三条(课堂教堂中有多边互动,倡导自主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和第五条(教师能积极创设轻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常使课堂中充满生机和活力)统计结果显示(第三条A等率为38%、B等率为19%、C等率为43%;第五条A等率为42%、B等率为11%、C等率为47%),学生对这两点是不满意的,反映出我校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民主、开放和互动的氛围,而课堂中有没有“民主、开放和互动”的氛围恰恰是区分传统课堂教学和现代课堂教学的分水岭。为改变我校课堂教学水平整体不高的现状,一是要变个别教师自发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学校统一要求和引导下的整体改革,二是需致力于教育理念的重塑、课堂教学形态的重建和教学评价的重构。因此针对我校课堂教学实际提出的课题研究,旨在以“校本研究”的形式,让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逐渐退出我校课堂教学,并代之以“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形态。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我校教师专业水平,在“教师教育”上作一些有益的尝试,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通过理论学习的开展建构“学习型学校”。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在传统的教学观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许多给定的结论,而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们所观察的东西,教师只是以社会制度文化的“传音筒”和“代言人”的角色进入课堂,限制了学生的思考,不利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外界输入的信息,而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顺应和主动构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只起促进和帮助作用。
2、新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为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新万博软件2018
己登上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舞台,确立了“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对互动的课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为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增加知识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提供让学生动口说、动脑思、动手做,动身演的机会。研究性学习是本次新万博软件2018
的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将研究性学习方法渗透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最终能实现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组织机构
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进行,成立“以学生为本,建构互动课堂教学形态”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实施小组。
领导小组
组 长:彭精华 (校长)
副组长:曹德宏 (副校长) 付邦郎(副校长)
课题小组
组 长:宋仕军(教导室主任)
副组长:张 敏(教导室副主任)
成 员:温晓蓉(语文教研组组长)
徐圣国(数学教研组组长)
刘振亮(英语教研组组长)
蔡明星(物理教研组组长)
高晓喜(化生教研组组长)
刘祖科(政史地教研组组长)
王文慧(网管中心组长)
四、可行性论证
1、学校非常重视本课题的研究,能为课题研究提供政策、时间和经费上的保证。
2、课题组组长及成员是我校教学骨干,在高中各学科教学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教改能力,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智力保证。
3、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方案和完整的实施计划,并组织教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了大量的现代教育理论,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4、“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各级兄弟学校中正在得以内化和实践,为我校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平台。
五、实验措施
1、建立“理论引领---教学实践----教后反思----实践教学”课题研究机制。强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做到教中有研,研中有教,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引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以“行动研究”为手段,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多种形式岗位竞技(说课、公开课、探讨课、示范课、青年教师教案竞赛、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为途径,倡导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 ,不断促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和课堂教学形态的根本改变。
3、强化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真实有趣的情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条件。
六、实验内容
1、“以生为本,建构互动课堂教学形态”在我校教学实践中可行性论证。
2、在我校各科课堂教学中确立“以生为本,多维互动”课堂教学形态。
3、“以生为本”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
4、“以生为本”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影响。
5、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6、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
七、实施计划
1、2003.9---2003.12为课题准备和论证阶段。选择实验方案,制订实验计划。
2、2004.1---2005.12为课题实验阶段,全面开展课题的各种研究活动。并分学期作好资料(各种活动)的整理和阶段性总结(含教导室和教研组);分学年建立论文集。
3、2006.1—2006.6为课题验收阶段,作好课题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并邀请市教科所专家对课题进行验收、评估。
八、研究成果
1、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得于整体提高,确立了以生为本和互动的课堂教学形态。
2、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出版教师论文集
4、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省级及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
《以生为本,建构互动的课堂教学形态》课题组
远安一高教导室
2004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