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久前,记者在济南第19中学听两个学生讲述了他们上的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课”,于是记录下来。这堂课的名称是“电脑公司招聘大会”,整个过程是——教室的黑板上写着“电脑公司招聘大会”8个大字,墙壁上贴着充满创意的各种电脑公司的宣传海报。老师“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多面人”:一会儿是沉着冷静的招聘大会的总负责人,一会儿是“狡猾世故”的冷饮摊小贩,一会儿又成了笑容可掬的主持人。学生角色也有了新的定位,5人为应聘人员,4人为负责打分的评审团代表,1人为负责协调的人力部长,其余均为来自各大电脑公司的“董事长”和“经理”。
“招聘活动”拉开帷幕后,先是进行“一分钟陈述”:“应聘者”言简意赅地介绍个人简历、特长、业绩等情况。对于语言新颖、富有创意的“应聘者”,评审团不但打了高分,还进行了评点。
第二是两分钟演讲。主持人首先提出要求:“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人才、机遇、财富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是电脑公司的总裁,你将把哪个因素放在首位?”对于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且仪表大方、表达清晰的“应聘者”,评审团在打了高分和作了评点的同时,又先后淘汰了两名略逊一筹的“应聘者”。
第三是问题情境。三位脱颖而出的“应聘者”在冷饮摊买了一瓶饮料,但刚喝了两口,就发现里面有一根头发。他们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方面,与冷饮摊摊主进行了唇枪舌剑的较量。摊主的随机应变、学生的机智敏锐,将“应聘活动”推向高潮。
第四是评审团宣布决定。聘请何人作为员工,适合哪种岗位,理由充分,令人信服。最后是四人一组拟写并宣读聘用启事。
设计并主持这堂“语文活动课”的张晓梅老师认为,把常规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巧妙地渗透在应聘程序的各个环节中,训练了同学们当众的演讲能力,发表观点、意见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等。
张晓梅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该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育报》2004年11月17日第2版 | |
点击数: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