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的确,现在的孩子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当他们犯错后,如果只是批评和惩罚,很容易让他们站到老师的对立面,可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那么老师面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采用的方法是不是就一味的宽容?答案是否定的。
曾几何,在我首次担任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面对学生,我是严字当头。在学生犯错后,先批评一通,接着让他们反思,之后写反思材料,最后选择惩罚措施。后来发现这些惩罚措施并没有增加教育效果,没有达到教育目的,反而激发了师生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如果常采用这种惩罚,学生嘴上不说,心里觉得老师魅力不够,渐渐失去学生的信任,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汲取经验教训,面对新的一届学生,在他们犯了这样或那样错误后,宽容他们,总相信他们能够自我改正。的确有个别学生及时改正错误,但大多数依然如故,变化不大。我也相信,只要给他们足够多的改错机会,更多的宽容他们的错误,总有一天他们会醒悟并改正。但是,这个成本太高,“战线”太长,毕竟他们只有三年时间。宽容与惩戒并行才是解决学生问题的合适方法。
案例呈现
小A为本班一名男生,是走读生,也是班委会成员。该生品行良好,但行为习惯较差。对于老师交代的任务,他还是能够很好的完成。对于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兴趣来了学哈,搞的还蛮带劲,没有兴趣就整天睡大觉。自习课上说下话,吃点东西,传个纸条,上个厕所都是常有之事。最开始,我们的老师都是聊谈说服教育,希望有所变化。并且我对科任老师说,对他多鼓励,还拿他暑假去工地打工体验父母工作的艰辛表扬他。但是老师的表扬管不到一个星期,之后不良习惯又慢慢一一呈现。因为他每次犯错后,态度还是很好,主动承认错误,表现出一副很是后悔的样子,再加上这些都是习惯性的小问题,非原则性的。所以,我在处理时就会再给机会让其改正,最多就是写反思。并且认为,对他宽容的次数多了,他会有内疚感。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他再次面对我时,他总觉的不好意思。然而,时间久了他就忘记了这些。看来,宽容已经不能唤醒他,于是我就采用惩戒,让他有疼痛感。
一次,他在厕所抽烟,被年级值日抓了。我就借用这件事,告诉他触犯了学校的“红线”,并且给他讲清了此次问题的严重性(之前也有抽烟现象),班级可能不再会接纳他。之后请来家长,带回家,让其思考接下来该如何选择。并且和他妈妈交流,告诉她回去后该怎么做:回去了不批评孩子,只用给他讲,班级不要你了,我也不管你了,让他自己好好的想想,不用再多说其它的。如果孩子有什么要给你说的,你就只听,先不发表任何意见。有想法,让他给老师说,但你要先给我通个气。我这样做,可能要麻烦你,这次必须要让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两天之后,学生给我打电话,说想好了要来学校。听了之后,我说:你反思的都是些表面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好好的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的状况,那你不能来。又过了两天,学生又和我联系,听后我说:你把你想的写下来,家长先看,可以了再和家长一起来。之后家长带着学生到学校,交反思材料,又指出反思材料里的一些问题,以及没有后续做法和目标定位,还得回去从新完善,每次来都必须有家长陪同(之前已经和家长沟通好了,获得了家长的支持)。改好后还要给各个科任老师看,如果科任老师提出哪里还有问题,就得还要再改。就这样,反复几次持续了一个半星期,才接纳他。并且进班时,先念了检讨,后同学们投票看愿不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之后,科任老师反映该学生变化很大:上课睡觉基本上没有了,自由自习讲话不见了。学习很投入,课堂上有展示、回答问题、下课找老师问问题。这种现象持续到现在,没有再反弹回去。只是积极性偶尔减退,老师提醒后马上就又振作起来了。
案例分析
我认为,不论宽容激励还有批评惩戒都要因人、因事、因地而宜,采取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自内而外的多样性、差异性的措施和手段。宽容和惩戒都是班级管理手段和策略,宽容不是无原则的放纵,有针对性和类别管理的教育和引导,惩戒是附属宽容之后的严厉措施,惩戒一旦实行,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巨大的震慑力,达到毕其功于一役之效。
宽容和惩戒即无主次之分,又无优劣之别。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宽容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于一些自制力较强的学生因疏忽所犯的错误,老师的宽容可以让他内疚,产生改正错误的能动性,较之其它方法,效果非常显著。但对于一些个性较强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宽容的效果甚微,甚至根本不起作用。对这样的学生,惩戒比宽容更有效,要让他认识到,屡犯错误的后果和严重性,以及付出的代价。掌握好了宽容激励教育和惩戒教育的火候,我们的班级管理会事半功倍。
上一篇:关注高三后进生心理问题[ 02-06 ]
下一篇:教育是“唤醒”的艺术[ 02-06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