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成败在小组建设,小组建设的关键在评价,评价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制度。小组建设说到底,实际上就是制度建设,在我看来,至少应该包括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等。
(一)规范制度建设,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关于制度我们先看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说,每一千个跳伞士兵会有一个因降落伞不合格而丧生。厂家负责人说他们竭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对此,军方改变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厂家的降落伞中随机挑选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此后奇迹出现——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第二个故事:英国将澳洲变成殖民地后,因为那儿地广人稀尚未开发,就鼓励国民移民澳洲,可是没有人愿意去。英国政府就想出一个办法——把罪犯送到澳洲去。这样一方面解决英国本土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澳洲的劳动力问题。英国政府雇用私人船只运送犯人,按照装船的人数付费,多运多赚钱。很快政府发现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罪犯途中死亡率非常高,平均超过10℅,最严重的一艘船死亡率达到37℅。政府官员绞尽脑汁想降低罪犯运送过程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员上船监督、限制装船数量等等,都实施不下去。最后他们找到一个办法——付款由清点上船人数改为清点终点下船人数。船东将犯人活着送达澳洲才能赚到运送费用。
新制度一出炉,运送罪犯死亡率猛地降到1℅左右——船东为提高罪犯生存率,还主动在运送船上配备了医生。
小组建设、班级管理都需要规范的制度。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发现:好的制度必须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好操作几个特征。我们班上就曾针对学生不愿意当班干部出台了一个制度--------小组项目建设,解决了学生不愿意当干部的问题。
我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案例,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那天,班干部在对自己一周工作情况述职时,出现戏剧性的一幕:化学科代表的述职报告没有获得质检组的同意,他一时冲动,说了句“科代表我不当了,谁愿意当谁当去” 。话音刚落,一下有三个组的同学向我这个班主任申报化学科代表。最后协商,其中一个同学很不情愿地退出了,另外两个同学互不相让,各自陈述当科代表的优势和理由。最后班上举手表决才确定一人。
这在一个月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开学之初,千头万绪,想找几个临时负责的班干部真的很难。
问这个同学,他说以前没干过,没经验,不敢做。
问那个同学,他说怕影响学习,得罪人,不想做。
好不容易成立临时班委会,又几乎有名无实,没一个人敢负责,愿多做事。工作好不容易布置下去,等检查工作落实的情况,回答是——“哎呀,我忘记了”。甚至有些干部同学工作没做好,他会消极地说“老师,我做不来,你另请高明吧!”作为班主任,无论你怎么讲当班干部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多么重要,都提不起他的兴趣,因为在有的同学脑海里——班干部就是打杂的,吃亏不讨好,得罪人。
随着我班小组建设不断深入,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学生不愿当班干部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才出现案例中所说的一幕。
在小组建设中,对小组的评价增加了一条“团队协作建设项目”。
为使小组达到5个基本项目,小组长们煞费苦心:有的小组承包一周的卫生,有的小组承包抬一周的抬水,有的小组甚至渗入别的小组的项目——“抢项目”。“抢项目”是我们做出的特别规定:当一个小组没有申报某个项目时,别的小组有权申报该小组某个同学的职务。
为使小组申报的项目落到实处,小组申报的项目既要公示,也要验收。我班成立一个质检组,专门负责项目的验收。每周结束,项目负责人要对担任的工作述职,给自己履职情况打出分数和等级,但要获得质检组的一致同意。项目得分如果为-5分,这个项目就作废,不允许再次申报。
这项制度最大的效益是:从制度层面承认班干人人可以部的劳动价值;当不当班干部不一样;当好当坏不一样。从制度上鼓励学生竞争班干部,告诉他们怎样当好班干部。有了好的制度,人人可以当干部,人人可以当好干部。
(二)关于评价制度
应该包括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个方面。评价是一种导向,也是指挥棒。评价机制用分数作为杠杆,对小组表现及个人表现进行量化评价。每周评出周冠军,每月评出月冠军。
个人评价分为高效课堂得分、纪律得分和嘉奖分。得分高低成为奖励和处罚的依据。
评价机制实施成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在乎评价分数。
(三)关于奖惩制度
如何利用评价结果,直接关系到小组建设的成败,这就涉及到奖惩制度。
奖就要奖得心跳、罚就要罚得心疼。但前提是要公平公正,赏罚分明,以理服人。
如果大家都不在乎结果,就用物质奖励去诱惑。我们班级就曾经一次性奖励给冠军组将近200元现金及奖品,让其他的小组羡慕的不得了。
如果各个小组都在乎评价结果了,就可以考虑用精神奖励,但最终是要回归到精神奖励。
(四)关于制度的执行
制度没有执行就等于没有制度,要让学生敬畏制度而不是憎恨制度。处罚一定要讲究策略,要让学生带着忏悔的心接受处罚。
如果惩罚制度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式的,最好是少用。己之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自己是学生就不愿意接受的处罚最好是不用。因此,我在制定处罚措施时一定会征求学生意见,看是否能接受。
当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违纪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我们的制度是否有缺陷?而不是怨天尤人,一罚了事。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全班同学都认同的制度就是好制度。制度的产生一定要由下而上:全班讨论——形成意见——签字通过——执行监督。当班级管理出现问题之时,就是制度需要优化之时。
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规范的制度加严格的执行。如果制度本身是激励性的,制度内容又是学生讨论认可的,执行就一定不会很困难的。
上一篇:抓权与放权[ 01-13 ]
下一篇:【高二年级】高二(11)班 校刊选摘[ 01-13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