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软件2018|ManBeTx最新动态|ManBeTx移动版

而气温在-5℃以上,隧道内的温度会比外界高一些,形成较大冰柱的可能性不大;气温在-10℃以下,又因气温过低,山上冰雪不易融化,因此隧道内也不易渗水结冰。陈二军说,一部分打冰杆的一端呈丁字状,便于敲冰、打冰。到调查快结束的最后两个月,他才被允许看电视。

从考纲变化看高三备考·历史

作者:e21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年02月26日
 

受访名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林歆

  林歆: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高三年级历史备课组组长,曾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考纲变化

突出主干知识 增加经济内容

总的来说,今年的历史考纲一是主干知识突出,删除了部分服务于主干知识的相关内容,旨在减少学生的负担。二是增加了经济方面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三是更加突出了现实主义和时代感。与去年相比,考纲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变化和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对文化、教育和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作了一些删减。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突出了主流思想文化。

文化方面:删除了魏晋时期的玄学、隋唐时期的宗教和哲学部分。一是因为这些理论比较空洞、学生难以理解,从为学生减负的角度考虑,予以删除;二是这些理论掺杂了很多人为的因素,删除这些内容也是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

教育方面:删除了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教育部分,保留科举制方面的内容。因为这项制度从隋唐建立,到北宋发展,经过后来历朝不断完善,已经成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官吏比较公平的制度,影响深远。

政治制度方面:删除了对当今没有借鉴意义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比如汉朝的刺史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和募兵制、北宋的庆历新政等,而保留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因为当时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结果和阻力,对当今现实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少数民族关系方面:减少了成吉思汗的征战和民族分化政策方面的内容,这一方面体现了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民族分化政策实质上是民族歧视政策,是不利于我国多民族的团结和统一的。

二、增加了大明律方面的内容,强调法制观。

大明律虽然是一部维护统治阶级政权的法律,但它开创了我国经济立法的先河,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在大明律里面还包括了对腐败吏治的惩治内容,这对当今党的廉正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着重调整的是有关中国的国际关系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时代责任感。

一、对一些知识结构作了较大的调整,突出体现在共和国时期的外交政策、外交措施和外交成就方面的内容,由原来专题式的结构,分解到各个具体时期,比如过渡时期上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新成就,曲折时期70年代对外关系,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外关系成就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结合各个具体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体现的综合国力来看待中国的外交,说明外交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是与当时的国力背景分不开的。

二、弱化了列强侵略中国时,制造的一些惨案方面的内容。比如:日本侵略上海时制造的“一二八”事件,英国在中国制造的“五卅”惨案和“三一八”惨案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增强时代责任感,不要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应该放眼未来,为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世界历史部分

一、民族解放运动方面的内容有变化

删掉了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之下的民族解放运动,而重点突出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斗争,主要考虑的是十月革命对其本国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就是说强调了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而弱化了十月革命的间接影响。

增加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内容,旨在突出世界人民联合斗争的作用,因为过去谈得较多的是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反法西斯战场,而忽视了非洲的作用。现在增加这一内容,说明了世界人民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不同制度的国家和民族也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面临的敌人。这是对学生认知观念的调整。

二、突出了世界史的重点,世界近代史主要是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市场是资本主义的生命线,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地向外面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以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经济方面的内容,重点突出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崛起、80年代韩国和新加坡的发展,以及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

增加日本崛起的内容,是为了突出市场的作用,因为目前日本正在加强与美国争夺资本主义市场。另外,还着重强调了韩国和新加坡的发展,因为这两个国家是属于抓住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寻求自身发展的最好例子。

同时,还增加了经济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区域化方面的内容。因为经济全球化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样是由于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缘故。增加这一内容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当然,在扩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强调经济区域化,是因为区域化是全球化在当今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是由于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比如欧盟、亚洲经合组织等等。增加这一内容主要意义就在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必然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同时也要正确地结合国情,迎接挑战。

三、增加了环境问题正确

认识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和人类对自然资源无限制的掠夺,破坏了全球的生态平衡,沙漠化、淡水资源缺乏、大气和水污染加重、气候恶化等等,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不解决这些问题,都无法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增加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比如:保持与资源相适应的消费水平,防止无节制的超前消费;要采用再生资源和替代资源,研制发展无污染的产品和技术,同时实现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同时让学生得到如下启示:持续发展的模式和传统发展的模式不同,它不是简单的开发和索取,而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类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注重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要只顾发展不顾环境,这是增加这一内容的宗旨所在。

备考建议

夯实基础知识 注重史论结合

一、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不能遗漏,对于基础知识点的理解要到位,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解决:

第一步,以板块(单元)知识为基础,用主干知识列出知识“清单”,使繁杂的历史内容要点化、系统化。例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可以排出“朝代更替表”,先有一个历史发展的总体概念,然后根据课本内容在每个朝代后面再概括出它的主要线索。线索一般包括六个方面,即: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战争、科学文化等。再根据不同朝代,在每条主线索后分别列出小要点,如北宋的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960年)。

过程:太祖和太宗用十多年时间,陆续消灭其他割据政权。

北宋的统一

意义: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混乱的局面。

北宋

1.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兵权)。

2.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3.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中央集权的加强)

4.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5.编练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结果和影响

1.地方行政、财权、军权收归中央。

2.官僚机构、军队数量剧增,官俸、军费开支大。

这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就能一目了然,根据线索(枝干)去找书上的具体内容(树叶)也就显得简捷了。

由于教材的编写方式方法不同,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发展线索归纳方法同上面讲的又不同。总之,像这样归纳线索,学生稍加复习便能理解、记牢,根据线索去复习书中各章节内容,就显得层次清楚、有条理、系统,不容易搞混。

第二步,用填空式的方法,掌握知识准确性和知识欠缺的地方,也就是做反馈练习。

第三步,和同座进行交流,一人说,一人听,以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二、基本能力的培养。

1.比较能力的培养。一是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横向比较,比如明清时期中国处于16—18世纪,此时的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哪些不一样,东西方有哪些明显的差别等等。二是同一地区、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比如在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方面,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的一百多年的时间,不同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同,鸦片战争之后的初期学习的是西方的先进工艺,20世纪初学习的是西方的文化知识,90年代学习的是西方的先进制度,要学会这三个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原因、主张、作为、结果的相互比较。

2.基本原理掌握能力。以基本史实为依据,深入浅出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内容与形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等。并运用基本原理综合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

3.史论结合,培养分析能力。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综观2000年—2004年5年来的全国文综高考试题,不难发现现在高考题特别注重考查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因此,解答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注意从动态的角度回答问题。学会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上升”、“迅速减少”等表示变化态势的词语。

4.培养根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步,快速阅读,了解和熟悉材料的中心内容,大体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步,理解命题的意图。仔细阅读,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为答题提供必要的参考。

第三步,认真组织答案,要求考虑周全,宁愿做到全面的肤浅,也不要片面的深刻,语言准确精炼。

三、历史和现实的结合。

要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力求查漏补缺。同时,突出重点和热点,如科学发展观问题、国际关系问题、发展机遇问题等等。

联系时政热点,以史入今,以史鉴今,史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学生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如《二十世纪中国大博览》、《老照片》等在平时进行观赏,既可增加对历史信息的吸收,又可对人物、历史事件、地图、口号等有直观的感受,浸润其中,做到调养身心与复习备考两不误。

四、增强实战能力。

1.抓考试中学生的自我总结和老师的评讲。第一是学生订正错误,总结得失,以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第二是做到有针对性,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讲,个别问题个别辅导。

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是高考历史复习的良性循环。要求教师钻研高考答案,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的答案;对审题及题目的构思、行文等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学生复习和考试中暴露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刻剖析错误的根源,同时进一步点拨思路,讲评方法,要把讲评看作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考研究专家指出:“一次好的讲评课,其功能往往超过多次单纯的习题训练。上好讲评课,可以节省多次不必要的书面练习,有利于克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有利于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熟练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近年来,高考文综试题的题型趋于稳定,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成为基本的考试题型。这些题型的考查功能、特点和要求各有不同,认识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它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成绩十分必要。

选择题:选择题从考查考生再认、再现能力发展到考查理解、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及评价、判断、辨析等各种能力,从机械照搬教材内容到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对理论、观点的灵活应用能力。

材料分析论证题(简释题):材料分析论证题是以材料形式提供一种新的设问情景,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观点和能力的题型,对解题的方向、范围有较强的限制。材料分析论证题的结构往往用一段或数段从典籍、论著等中选取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图形材料、图片材料组成。在处理过程中注意找准主题,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问答题:问答题向综合题方向发展,一题中集合了多种表述方式,有论证题、分析题、比较题、评价题等几种要素。综合题无论设计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复杂性和综合性的趋势。

点击数: 444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建立连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陆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